专利名称: |
一种双剂瓶出液嘴结构 |
摘要: |
一种双剂瓶出液嘴结构,涉及液体容器,所述出液嘴结构内部设有分别与双剂瓶连通的两组通道,每组通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下端与双剂瓶连通;且与第三通道错位分布;所述第二通道为倾斜通道,使液体从第一通道过渡进入第三通道;所述两个第四通道通过隔板分隔,呈“八”字形分布;液体从双剂瓶流出后,经过两组通道,在第四通道的上方交汇。本实用新型中的出液嘴结构可实现大量或小量取液时无须预混或人工混合,液体从不同的单剂瓶流出出液嘴后,会自动交汇并混合,达到使用目的。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赖展球;王璨璨;龙婷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1-0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834804.1 |
公开号: |
CN209142825U |
代理机构: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林伟斌 |
分类号: |
B65D81/32(2006.01);B;B65;B65D;B65D81 |
申请人地址: |
51076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云埔工业区埔南路36号 |
主权项: |
1.一种双剂瓶出液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嘴结构内部设有分别与双剂瓶的两个腔体连通的两组通道,每组通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41)、第三通道(43)、第四通道(44); 所述第一通道(41)的下端与腔体连通;与第三通道(43)连通且错位分布; 两个所述第四通道(44)通过隔板(33)分隔,呈“八”字形分布; 所述两组通道的距离,依序逐步变小,液体从两个腔体流出后,经过两组通道,在第四通道(44)的上方交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剂瓶出液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嘴结构包括设置在两个腔体上部的转换基座(2),所述转换基座(2)包括: 两个第一出液管(21),分别与双剂瓶上部连接,第一出液管(21)内形成第一通道(41); 两个第三出液管(23),二者之间的间距用于隔板(33)的卡入; 一个旋口(24),设置在两个第一出液管(21)的上部,两个第三出液管(23)包围在旋口(24)内,所述旋口(24)与两个第三出液管(23)之间形成残液腔(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剂瓶出液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基座(2)还包括两个第二出液管(22);第二出液管(22)为倾斜管,其内形成第二通道(42);倾斜管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液管(21)与第三出液管(2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双剂瓶出液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出液管(21)之间的间距ΔL1≥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剂瓶出液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三出液管(23)之间的间距0.5mm≤ΔL2≤3mm。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一种双剂瓶出液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管(21)的下部为向内收的花瓣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一种双剂瓶出液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转换基座(2)上部的出液嘴(3), 所述出液嘴(3)的上部设有相并的两个偏心圆台围壁结构的第四出液管(32),第四出液管(32)内形成第四通道(44);两个第四出液管(32)的相并部分形成隔板(33); 所述出液嘴(3)的下部设有用于支撑第四出液管(32)的支撑部(31),所述支撑部(31)卡接在旋口(24)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剂瓶出液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嘴(3)还包括与第四出液管(32)连通且套设在第三出液管(23)上的套管(3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剂瓶出液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出液管(32)的液体出口直径D3=0.5mm~5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剂瓶出液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1)为带折边的圆形板,通过折边卡接在旋口(24)上,所述圆形板上设有与残液腔(25)连通的残液入口(35)。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