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顶管隧道施工过程模型试验用坑
专利名称: 一种顶管隧道施工过程模型试验用坑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管隧道施工过程模型试验用坑,包括在地面挖设的工作井模拟坑、模型体坑和接收井模拟坑;所述模型体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工作井模拟坑和接收井模拟坑;所述模型体坑与所述工作井模拟坑之间通过公用的工作井井壁相连;所述模型体坑与接收井模拟坑之间通过接收井井壁相连;所述模型体坑、工作井模拟坑和接收井模拟坑的外围通过顶进反力墙连接;试验时在所述工作井模拟坑、模型体坑、接收井模拟坑的内部用调配好的土体填筑模型体。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简易,实施成本低,且能够有效的实现试验模拟的效果。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河北;13
申请人: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
发明人: 陈涛;刘万杰;韩现民;李令扬;戎士敏;齐金定;何银菊;成文杰;迟玉新;闫丽;刘浩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5-29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26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457656.9
公开号: CN110057676A
代理机构: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晓佩
分类号: G01N3/08(2006.01);G;G01;G01N;G01N3
申请人地址: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66号
主权项: 1.一种顶管隧道施工过程模型试验用坑,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地面挖设的工作井模拟坑(1)、模型体坑(2)和接收井模拟坑(3); 所述模型体坑(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工作井模拟坑(1)和接收井模拟坑(3); 所述模型体坑(2)与所述工作井模拟坑(1)之间通过公用的工作井井壁(5)相连; 所述模型体坑(2)与接收井模拟坑(3)之间通过接收井井壁(6)相连; 所述模型体坑(2)、工作井模拟坑(1)和接收井模拟坑(3)的外围通过顶进反力墙(4)连接; 试验时在所述工作井模拟坑(1)、模型体坑(2)、接收井模拟坑(3)的内部用调配好的土体填筑模型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隧道施工过程模型试验用坑,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井井壁(6)和/或工作井井壁(5)上设置有模拟用预留顶进施工口(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顶管隧道施工过程模型试验用坑,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井井壁(6)和/或所述工作井井壁(5)上设置有模拟用既有管线模拟开口(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管隧道施工过程模型试验用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井模拟坑(1)的坑底、模型体坑(2)的坑底、接收井模拟坑(3)的坑底、顶进反力墙(4)、工作井井壁(5)和接收井井壁(6)均为浇筑混凝土挡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管隧道施工过程模型试验用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进反力墙(4)、工作井井壁(5)和接收井井壁(6)为素混凝土浇筑的挡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管隧道施工过程模型试验用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进反力墙(4)、工作井井壁(5)和接收井井壁(6)为内设有钢筋的混凝土浇筑的挡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管隧道施工过程模型试验用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井模拟坑(1)和所述接收井模拟坑(3)的内部尺寸为长2m、宽1.5m、深2.5m;所述模型体坑(2)的内部尺寸为长3m、宽3m、深2.5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顶管隧道施工过程模型试验用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进反力墙(4)、工作井井壁(5)和接收井井壁(6)的厚度为30c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顶管隧道施工过程模型试验用坑,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井井壁(6)和工作井井壁(5)沿深度方向的垂直中轴线上设置有一个模拟用预留顶进施工口(7),所述预留顶进施工口(7)与模型体坑(2)的坑底距离为1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顶管隧道施工过程模型试验用坑,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井井壁(6)和所述工作井井壁(5)上设置有两个模拟用既有管线模拟开口(8),一个既有管线模拟开口(8)位于预留顶进施工口(7)正下方且与模型体坑(2)的坑底距离为0.4m,另一个位于预留顶进施工口(7)同一水平面且与预留顶进施工口(7)距离为0.6m。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