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
专利名称: 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包括电梯厢体,所述电梯厢体内腔两侧的顶部分别与安装架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梯厢体一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表面与电梯轿顶板的一端销接,所述电梯轿顶板顶端的一侧与限位块的底端接触。该电梯轿顶固定结构,通过固定轴、电梯轿顶板及卡块的配合,可以方便的从电梯厢体的内部打开电梯轿顶板,从而避免了现有的在对电梯轿顶在进行维护时,维护人员通常是踩踏在加强筋上或者轿顶板上,从而导致维护极为不便,且多次踩踏加强筋或轿顶板会使其发生变形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该固定结构的实用性及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西;36
申请人: 康达电梯有限公司
发明人: 罗建华;周秋冬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8-28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4-23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393587.7
公开号: CN208776161U
分类号: B66B11/02(2006.01);B;B66;B66B;B66B11
申请人地址: 330100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望城镇望城新区兴业一路366号康达电梯有限公司
主权项: 1.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包括电梯厢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厢体(1)内腔两侧的顶部分别与安装架(2)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梯厢体(1)一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轴(3),所述固定轴(3)的外表面与电梯轿顶板(4)的一端销接,所述电梯轿顶板(4)顶端的一侧与限位块(5)的底端接触,且限位块(5)的一侧与电梯厢体(1)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梯厢体(1)另一侧的内部开设有槽,且电梯厢体(1)上槽内腔的一侧与卡紧装置(6)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紧装置(6)的一端与卡块(7)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块(7)的顶端与电梯轿顶板(4)底端的一侧接触,所述卡块(7)外表面的底部与滑轨(8)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滑轨(8)的外表面与电梯厢体(1)上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块(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9),所述固定装置(9)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卡块(7)的底部且与电梯厢体(1)内腔的另一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顶板(4)的数目设为两组,且两组电梯轿顶板(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同时两组电梯轿顶板(4)采用的是平行对开的打开方式,且电梯厢体(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电梯轿顶板(4)体积相同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装置(6)包括卡紧套筒(61),所述卡紧套筒(61)外部的一侧与电梯厢体(1)上槽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紧套筒(61)内腔的一侧与卡紧弹簧(6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紧弹簧(62)的另一端与位于卡紧套筒(61)内腔的卡紧连板(63)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卡紧连板(6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卡紧套筒(61)内腔的顶部和底部接触,所述卡紧连板(63)的另一侧与卡紧连杆(6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紧连杆(64)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卡紧套筒(61)外部的另一侧且与卡块(7)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紧连杆(64)的外表面与卡紧套筒(61)另一侧的内部活动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弹簧(62)所能压缩的最小距离以及卡紧连杆(64)伸出卡紧套筒(61)外部另一侧的距离均大于卡块(7)的顶端与电梯轿顶板(4)底端一侧接触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9)包括固定套筒(91),所述固定套筒(91)的外表面与卡块(7)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筒(91)内腔的顶部与固定弹簧(9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弹簧(92)的另一端与固定连板(9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固定连板(93)的两侧分别与固定套筒(91)内腔的两侧接触,所述固定连板(93)的底端与固定连杆(9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杆(94)的另一端贯穿固定套筒(91)的底端并延伸至卡块(7)的底部,且固定连杆(94)的外表面与固定套筒(91)底端的内部活动套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弹簧(92)所能压缩的最小距离大于固定连杆(94)伸出卡块(7)底端的距离,且固定弹簧(92)的初始长度大于固定套筒(91)内腔的顶部到固定连板(93)顶端间的距离。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