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高效的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设备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设备,其结构包括提拉安全握把、振动支撑电机、上缓冲限位块、感应喷水装置、夯实固定板、下缓冲限位块、连接固定端块、压力弹簧往复机构、电机连接块、平衡握把杆、控制平衡块,夯实固定板的上端装设于下缓冲限位块的下端,下缓冲限位块的上端机械连接于连接固定端块的下端,连接固定端块的外表面通过感应喷水装置与下缓冲限位块上端的外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设备上增加了感应喷水装置,在设备进行电力施工的夯实作业时,设备能够在粉尘较多时及时并快速的进行降尘作业,从而保证其设备的夯实作业的顺利进行且保证其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并有利于设备进一步的夯实作业。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广东德浩建设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刘芳婷;林智星;林忠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05-0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4-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0663382.X |
公开号: |
CN208777291U |
分类号: |
E02D3/046(2006.01);E;E02;E02D;E02D3 |
申请人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大沙地东319号自编保利黄埔大厦1幢1401房 |
主权项: |
1.一种高效的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设备,其结构包括提拉安全握把(1)、振动支撑电机(2)、上缓冲限位块(3)、感应喷水装置(4)、夯实固定板(5)、下缓冲限位块(6)、连接固定端块(7)、压力弹簧往复机构(8)、电机连接块(9)、平衡握把杆(10)、控制平衡块(11),其特征在于: 所述夯实固定板(5)的上端装设于下缓冲限位块(6)的下端,所述下缓冲限位块(6)的上端机械连接于连接固定端块(7)的下端,所述连接固定端块(7)的外表面通过感应喷水装置(4)与下缓冲限位块(6)上端的外侧相连接,所述连接固定端块(7)的上端装设于压力弹簧往复机构(8)的下端,所述压力弹簧往复机构(8)的上端机械连接于上缓冲限位块(3)额下端,所述上缓冲限位块(3)的上端焊接于振动支撑电机(2)的下端,所述振动支撑电机(2)的后端机械连接于控制平衡块(11)的前端,所述振动支撑电机(2)的左右两端螺丝连接于电机连接块(9)的内壁,所述电机连接块(9)的上端焊接于平衡握把杆(10)的下端,所述平衡握把杆(10)的上端装设于提拉安全握把(1)下端的左右两端; 所述感应喷水装置(4)包括螺纹旋钮盖(401)、隔绝保护外壳(402)、引导排水机构(403)、导向支撑机构(404)、喷水管口(405)、感应连接块(406)、卡齿连接机构(407)、多杆传动机构(408)、固定限位连接块(409)、加强斜固定杆(410)、转向连接机构(411)、皮带往复传动机构(412); 所述感应连接块(406)的上端焊接于卡齿连接机构(407)的下端,所述卡齿连接机构(407)左端的上侧机械连接于导向支撑机构(404)左端的下侧,所述导向支撑机构(404)右端的上端装设于多杆传动机构(408)的下端,所述多杆传动机构(408)的上端机械连接于转向连接机构(411)的下端,所述转向连接机构(411)的左端相啮合于皮带往复传动机构(412)的右端,所述皮带往复传动机构的左端贯穿于引导排水机构(403)右端的中部,所述引导排水机构(403)的上端螺纹连接于螺纹旋钮盖(401)的下端,所述隔绝保护外壳(402)的上表面贯穿于隔绝保护外壳(402)上端的左端,所述隔绝保护外壳(402)的下端焊接于喷水管口(405)的上端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隔绝保护外壳(402)的下表面贯穿于隔绝保护外壳(402)下端的左端,所述感应连接块(406)的外表面贯穿于隔绝保护外壳(402)下端的右侧,所述隔绝保护外壳(402)的右端焊接于固定限位连接块(409)的左端,所述固定限位连接块(409)的上下两端设有加强斜固定杆(410),所述卡齿连接机构(407)由一号导杆(4071)、导杆支撑块(4072)、三号导杆(4073)、二号导杆(4074)、卡齿支撑杆(4075)、卡齿连接轮(4076)、压力弹簧(4077)、弹簧限位块(4078)、卡齿传动板(4079)、限位固定轮(40710)组成,所述感应连接块(406)的上端右侧装设于压力弹簧(4077)的下端,所述压力弹簧(4077)的上端机械连接于弹簧限位块(4078)的下端,所述弹簧限位块(4078)的右端焊接于隔绝保护外壳(402)内壁的右端,所述感应连接块(406)上端的左侧焊接于卡齿传动板(4079)的下端,所述卡齿传动板(4079)的右表面间隙配合于限位固定轮(40710)的外表面,所述卡齿传动板(4079)的左端相啮合于卡齿连接轮(4076)的外表面,所述卡齿连接轮(4076)的前后两端机械连接于卡齿支撑杆(4075)的上端,所述卡齿支撑杆(4075) 的下端焊接于隔绝保护外壳(402)内壁的下端,所述卡齿连接轮(4076)前端的外侧机械连接于二号导杆(4074)的右端,所述二号导杆(4074)的左端通过三号导杆(4073)与导杆支撑块(4072)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二号导杆(4074)的左侧与三号导杆(4073)的上端活动连接于一号导杆(4071)的下端,所述一号导杆(4071)的上端装设于导向支撑机构(404)的左端,所述导向支撑机构(404)由传动连接卡齿轮(4041)、双向凸块轴杆(4042)、横板限位导轮(4043)、卡齿横向板(4044)、限位导轮(4045)、横板限位块(4046)、支撑复位弹簧(4047)组成,一号导杆(4071)的上端装设于传动连接卡齿轮(4041)前端的外侧,所述传动连接卡齿轮(4041)的外表面相啮合于双向凸块轴杆(4042)的左侧,所述双向凸块轴杆(4042)的右侧装设于限位导轮(4045)的外表面,所述限位导轮(4045)的上表面相啮合于卡齿横向板(4044)的下端,所述卡齿横向板(4044)的上表面间隙配合于横板限位导轮(4043)的外表面,所述卡齿横向板(4044)的右端焊接于横板限位块(4046)的上端,所述横板限位块(4046)的右侧与隔绝保护外壳(402)内壁的右侧通过支撑复位弹簧(4047)相连接,所述多杆传动机构(408)由一号连接杆(4081)、三号连接杆(4082)、滚轮支撑杆(4083)、限位固定滚轮(4084)、二号连接杆(4085)、连接凹槽轴杆(4086)、凹槽支撑轴承(4087)组成,所述一号连接杆(4081)的上端装设于二号连接杆(4085)的下端,所述二号连接杆(4085)的下端与一号连接杆(4081)的上端机械连接于限位固定滚轮(4084)前端的外侧,所述限位固定滚轮(4084)的前后两端活动连接于滚轮支撑杆(4083)的左端,所述一号连接杆(4081)前端的中部通过三号连接杆(4082)与二号连接杆(4085)的前端中部相连接,所述二号连接杆(4085)的上端活动连接于连接凹槽轴杆(4086)的下端,所述连接凹槽轴杆(4086)的右端焊接于凹槽支撑轴承(4087)的左端,所述连接凹槽轴杆(4086)的上端活动连接于转向连接机构(411)的下端,所述转向连接机构(411)由凹槽活动导块(4111)、导块固定块(4112)、第一传动杆(4113)、第二传动杆(4114)、竖向螺纹轴(4115)、螺纹连接轮(4116)、横向螺纹轴(4117)、卡齿螺纹轮(4118)组成,连接凹槽轴杆(4086)的上端活动连接于凹槽活动导块(4111)的下端,所述凹槽活动导块(4111)设有两个且上端焊接于导块固定块(4112)的下端,所述导块固定块(4112)的上端活动连接于第一传动杆(4113)的下端,所述第一传动杆(4113)的上端装设于第二传动杆(4114)的下端,所述第二传动杆(4114)的上端机械连接于螺纹连接轮(4116)前端的外侧,所述螺纹连接轮(4116)后端的外侧相啮合于竖向螺纹轴(4115)前表面,所述竖向螺纹轴(4115)的后表面与横向螺纹轴(4117)的右表面相啮合,所述横向螺纹轴(4117)的左端相啮合于卡齿螺纹轮(4118)前端的外侧,所述皮带往复传动机构(412)由卡齿传动履带(4121)、上履带导轮(4122)、下履带导轮(4123)、固定卡齿横板(4124)、T型密封块(4125)组成,所述卡齿传动履带(4121)内壁的上端相贴合于上履带导轮(4122)的外表面,所述卡齿传动履带(4121)内壁的下端与下履带导轮(4123)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卡齿传动履带(4121)的下端相啮合于固定卡齿横板(4124)的上端,所述固定卡齿横板(4124)的左端焊接于T型密封块(4125)的右端,所述T型密封块(4125)的外表面贯穿于引导排水机构(403)右端的中部,所述引导排水机构(403)由进水管口(4031)、蓄水箱(4032)、导水排水管(4033)、间歇导水槽(4034)、导水连接管(4035)、排水管口(4036)组成,T型密封块(4125)的外表面贯穿于间歇导水槽(4034)的右端,所述间歇导水槽(4034)的上端焊接于导水排水管(4033)的下端,所述导水排水管(4033)的上端机械连接于蓄水箱(4032)的下端,所述蓄水箱(4032)的上端通过进水管口(4031)与螺纹旋钮盖(401)的下端相连接,所述间歇导水槽(4034)的下端焊接于导水连接管(4035)的上端,所述导水连接管(4035)的下端装设于喷水管口(405)的上端,一号连接杆(4081)的下端机械连接于卡齿横向板(4044)的右端,卡齿传动履带(4121)上端的外表面相啮合于卡齿螺纹轮(4118)的外表面,所述感应连接块(406)的下端焊接于下缓冲限位块(6)的上端,所述固定限位连接块(409)的右端焊接于连接固定端块(7)的外表面。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