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塑钢板桩心墙土石高防渗挡水围堰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塑钢板桩心墙土石高防渗挡水围堰施工方法
摘要: 塑钢板桩心墙土石高防渗挡水围堰施工方法,将塑钢组合板桩与土石围堰施工结合,通过构筑高强度塑钢组合板桩心墙防渗土石围堰;围堰体(2)呈梯形台结构,围堰体(2)下侧中部竖立安装由至少二块塑钢板桩(1)扦插连接构成的塑钢板桩心墙,土工膜(3)由该塑钢板桩心墙顶部水平铺装到迎水面(A)表面,再整体沿迎水面(A)坡面上翻铺装到围堰体(2)顶面满铺,在迎水面(A)坡面表面铺压袋装黏土(4),在围堰体(2)顶面土工膜(3)上侧铺压块石(5);塑钢板桩(1)相对两侧边沿有相互配合的卡接扦插锁定结构;抗渗性能高,稳定性强,减少高喷防渗墙工程量,围堰拆除后塑钢板桩可回收重复利用;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期,节约工程投资;特别适用于有高防渗性能要求的挡水围堰工程。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葛钢
发明人: 葛钢;袁晓宇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06: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01:00:00+0805
申请号: CN202010013012.3
公开号: CN111088811A
代理机构: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郭春远
分类号: E02D19/04;E;E02;E02D;E02D19;E02D19/04
申请人地址: 200030 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105号2203室
主权项: 1.塑钢板桩心墙土石高防渗挡水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塑钢组合板桩与土石围堰施工结合,通过构筑高强度塑钢组合板桩心墙防渗土石围堰;塑钢板桩心墙防渗土石围堰包括:塑钢板桩(1)、围堰体(2)、土工膜(3)、袋装黏土(4)和块石(5);围堰体(2)呈梯形台结构,围堰体(2)两侧分别为迎水面(A)和背水面(B)坡面,围堰体(2)下侧中部竖立安装由至少二块塑钢板桩(1)扦插连接构成的塑钢板桩心墙,土工膜(3)由该塑钢板桩心墙顶部水平铺装到迎水面(A)表面,再整体沿迎水面(A)坡面上翻铺装到围堰体(2)顶面满铺,土工膜(3)与塑钢板桩(1)结合形成一个封闭的防渗体,在迎水面(A)坡面表面铺压袋装黏土(4),在围堰体(2)顶面土工膜(3)上侧铺压块石(5);其中,塑钢板桩(1)相对两侧边沿有相互配合的卡接扦插锁定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置塑钢板桩(1)施工导向装置,采用单桩逐根打入法施打塑钢板桩(1),完成塑钢板桩心墙整体结构的施工; 步骤二:填筑围堰体(2)至桩顶高程后铺设土工膜(3),与塑钢板桩(1)搭接; 步骤三:继续填筑围堰体(2)至堰顶高程; 步骤四:沿迎水面(A)铺设袋装黏土(4),沿堰顶铺设块石(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钢板桩心墙土石高防渗挡水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方法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下: 1)测量放样:塑钢板桩防渗心墙及土石围堰坡脚线测量放样,插定位塑钢板桩(1); 2)开挖导向槽:塑钢板桩(1)防渗心墙导向槽开挖修整; 3)塑钢板桩(1)施工:打桩机吊起塑钢板桩(1),人工扶正就位,以C型卡槽(11)和T形连接头(12)扦插相邻塑钢板桩(1)连接构成防渗心墙,扣打至设计标高,单根桩连续施打; 4)围堰填筑:填筑围堰体(2)至塑钢板桩(1)顶高程后压实; 5)土工膜(3)与塑钢板桩(1)搭接:塑钢板桩(1)连接的防渗心墙顶部用防渗膜包扎,并沿顶部铺设土工膜(3),在与防渗心墙交界处搭接1.0m,填土压实; 6)继续填筑:继续填筑围堰体(2)至设计高程后压实; 7)土工膜3铺设:沿迎水面(A)边坡和堰顶继续铺设土工膜(3),与塑钢板桩(1)搭接土工膜(3)连接,形成封闭的防渗体; 8)土工膜(3)压实:通过袋装黏土(4)和块石(5)将土工膜3按压在围堰体(2)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钢板桩心墙土石高防渗挡水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塑钢板桩(1)两端分别为C型卡槽(11)和T形连接头(12),相邻的二块塑钢板桩(1)之间通过相对两端边沿相互配合的C型卡槽(11)和T形连接头(12)扦插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钢板桩心墙土石高防渗挡水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塑钢板桩(1)中部有槽型或瓦楞形折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钢板桩心墙土石高防渗挡水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工膜(3)在塑钢板桩(1)顶部迎水面(A)一侧搭接1.0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钢板桩心墙土石高防渗挡水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塑钢板桩(1)桩顶用防渗膜包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钢板桩心墙土石高防渗挡水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塑钢板桩(1)两端边缘分别为相同的相互咬合的C型卡槽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钢板桩心墙土石高防渗挡水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围堰体(2)顶宽1~2m,迎水面(A)边坡为1:2~1:3,背水面(B)边坡为1:1~1:1.5;袋装黏土(4)和块石(5)厚20-30cm。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