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流阻可控高吸音车用底护板多孔吸音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流阻可控高吸音车用底护板多孔吸音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阻可控高吸音车用底护板多孔吸音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多孔吸音板材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一无纺布层、GMT芯层、胶膜层和第二无纺布层,多孔吸音板材的流阻范围控制在1500±500Pa·s·m3以内。本发明寻找到了一种便捷的制备高吸音多孔吸声板材的方法,针对不同体密度板材,通过表层胶膜和无纺布类型的变化,将多孔吸声板材流阻最终控制在1500±500Pa·s·m3,可得到在各个频率段均拥有理想吸音系数的多孔吸声板材。本发明多孔吸音板材芯层存在大量三维立体空腔,腔体间相互连通,并且与外界相连,这使得多孔吸音板材在拥有高吸音、高透气率的同时,还具备保温、防霉、防潮的功能。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浙江华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章凯翔;马国维;赵程波;祝超;方晶;周立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00: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17:00:00+0805
申请号: CN201911416106.9
公开号: CN111016816A
代理机构: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亦慈;唐银益
分类号: B60R13/08;B32B37/06;B32B27/36;B32B27/32;B32B27/02;B32B27/12;B32B17/02;B32B17/12;B32B3/26;B32B37/12;B;B60;B32;B60R;B32B;B60R13;B32B37;B32B27;B32B17;B32B3;B60R13/08;B32B37/06;B32B27/36;B32B27/32;B32B27/02;B32B27/12;B32B17/02;B32B17/12;B32B3/26;B32B37/12
申请人地址: 311106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塘旺街9号
主权项: 1.一种流阻可控高吸音车用底护板多孔吸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吸音材料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一无纺布层(1)、GMT芯层(2)、胶膜层(3)和第二无纺布层(4),所述的多孔吸声板材的流阻范围控制在1500±500Pa·s·m3以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阻可控高吸音车用底护板多孔吸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吸声板材的体密度范围为0.15-0.6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阻可控高吸音车用底护板多孔吸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吸音板材面密度范围在1200-2400g/m2,厚度范围为4-7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流阻可控高吸音车用底护板多孔吸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GMT芯层(2)为热塑性合成纤维和玻璃纤维GF复合毡板材,所述的胶膜层(3)的胶膜类型是丝网膜、打孔膜或熔融自开孔膜;所述的胶膜成分可选择PP、PE、PES、PA中的一种,胶膜层(3)的熔融指数范围为2-60g/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阻可控高吸音车用底护板多孔吸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层(4)的成分组成以PET纤维为增强纤维,以热塑性合成纤维、LPET纤维、PES纤维、PP/PET皮芯结构纤维、PES/PET皮芯结构纤维中的一种为粘接纤维,所述的增强纤维和粘接纤维比例范围为40%:60%-80%: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阻可控高吸音车用底护板多孔吸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吸声板材经过Alpha-Cabin混响测试结果可达以下标准:400Hz≥0.2;500Hz≥0.32;630Hz≥0.45;800Hz≥0.58;1000Hz≥0.6;1250Hz≥0.7;1600Hz≥0.8;2000Hz≥0.9。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所述的流阻可控高吸音车用底护板多孔吸声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 1)生产出指定尺寸的所述GMT毡材,所述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将热塑性合成纤维和玻璃纤维混合均匀、梳理、铺网和针刺; 2)将所述GMT毡材置于烘箱中加热,烘箱温度为190-210℃,以使热塑性合成纤维充分融化,热塑性合成纤维与玻璃纤维充分胶连,然后,将所述毡材置入高温复合机,目的是预热、热粘合、压缩毡材,最终冷却以得到GMT板材,复合机温度为190-210℃; 3)将胶膜、无纺布依次覆于GMT板材上表面,无纺布放置于GMT板材下表面,然后一起并置于高温复合机中,复合完成后得到所述多孔吸声板材,复合机温度范围为180-210℃,上下板间隙范围为4-7mm,加热时长范围为1-3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阻可控高吸音车用底护板多孔吸声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实现流阻目标范围1500±500Pa·s·m3,对于范围为0.15-0.25g/cm3的低体密度多孔吸声板材,复合过程采用低增强纤维比例为增强纤维:粘接纤维=40%:60%-50%:50%的无纺布;对于范围为0.4-0.6g/cm3的高体密度多孔吸声板材,复合过程采用高增强纤维比例为增强纤维:粘接纤维=60%:40%-80%:20%的无纺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阻可控高吸音车用底护板多孔吸声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实现流阻目标范围1500±500Pa·s·m3,对于范围为0.15-0.25g/cm3的低体密度多孔吸声板材,复合过程采用范围为180-190℃的低温,短加热时长为1min-1.5min;对于范围为0.4-0.6g/cm3的高体密度多孔吸声板材,复合过程采用范围为200-210℃的高温,长加热时长为2.5min-3min。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流阻可控高吸音车用底护板多孔吸声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实现流阻目标范围1500±500Pa·s·m3,对于范围为0.15-0.25g/cm3的低体密度多孔吸声板材,复合过程采用低熔融指数为2-20g/10min的胶膜;对于范围为0.4-0.6g/cm3的高体密度多孔吸声板材,复合过程采用高熔融指数为40-60g/10min的胶膜。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