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及其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或地下车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及其施工方法,顶层、顶板和两个侧墙呈“口”字形布置,顶板的中部的的两边各沿行车方向间隔布置有一排索孔,拉索从顶板上面由上向下穿过一个索孔后置于顶板下面,拉索再由下向上穿过与该一个索孔对应的索孔后置于顶板的上面,拉索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侧墙的延长段上,顶板的下侧面与处于顶板下面的拉索之间设置有连接杆,从而构成顶板+多道支撑+多道索的新型受力结构,同时减小顶板中央下表面拉力和挠度以及顶板端部附近的上表面拉应力,可以保障顶板以下挖土、浇筑底板等工序的安全施工;由于跨度较大,可以实现多作业面施工,从而加快施工速度。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李勇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1900-01-20T00:00:00+0805 |
发布日期: |
1900-01-20T00:00:00+0805 |
申请号: |
CN201911418276.0 |
公开号: |
CN111074942A |
代理机构: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小东 |
分类号: |
E02D29/045;E;E02;E02D;E02D29;E02D29/045 |
申请人地址: |
100078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一区15号楼五层501、503 |
主权项: |
1.一种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包括顶层、侧墙和底板,所述顶层、顶板和两个所述侧墙呈“口”字形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包括顶板、拉索和连接杆,所述顶板的中部的的两边各沿行车方向间隔布置有一排索孔,一排索孔中的每个索孔与另一排的索孔一一对应,所述拉索从所述顶板上面由上向下穿过一个索孔后置于所述顶板下面,所述拉索再由下向上穿过与该一个索孔对应的索孔后置于所述顶板的上面,所述侧墙顶部延长伸出所述顶板形成延长段,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墙的延长段上,每两个所述索孔与一个所述拉索对应,从而在车站行车方向上布置有多个所述拉索,所述顶板的下侧面与处于所述顶板下面的拉索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在顶板下侧面,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上侧面与处于所述顶板上面的拉索之间也设置有连接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呈V形,所述连接杆的两个自由端固定设置在顶板上,所述连接杆的尖角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拉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中部与拉索的中部布置连接杆,所述顶板的1/4部位与拉索之间布置连接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与所述顶板的连接处设置直螺纹套筒,用于是顶板通过钢筋与所述侧墙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孔与最近的所述侧墙的距离在0.2L-0.3L之间,L为车站的跨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以能够伸缩的方式设置。 8.一种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为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挖放置所述侧墙的沟槽,采用现浇或预制装配法施工形成所述侧墙; S2、开挖车站顶部土层至所述顶板所在高度,并开挖用于放置所述支撑杆的孔洞; S3、压实土层,铺设顶板的模板,绑扎钢筋,所述连接杆布置在所述钢筋上并且所述连接杆用于连接拉索的部位露出来; S4、浇筑顶板混凝土后养护,待混凝土达到要求形成所述顶板后,开挖顶板以下土体直至距离所述顶板的下侧面1.5米至2.5米高处,将所述拉索穿过所述顶板的索孔、并于顶板底部的连接杆配合和再穿过另一个索孔,将拉索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侧墙的延伸段上,并拉紧后锚固; S5、继续开挖顶板以下土体直至所述底板高度,施作垫层、铺设砖膜、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后形成所述底板。 9.一种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为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跨度矩形地下车站,施工步骤与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步骤相同,并且在所述步骤S4中,调整连接杆的尺寸使得拉索与顶板的距离达到预设要求;并在步骤S5后再施工形成车站所需的其他建筑。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