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降低处理难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适应变形能力、减小开挖和环境污染。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结构具有自上而下分级开挖的边坡,对应每级边坡设有马道;沿所述马道布置有若干钢管桩,钢管桩下端穿过地层不整合界线,钢管桩上端露出于马道上,所述马道上浇筑有与所述钢管桩结合的压顶梁,所述边坡坡面上布置有框格梁,框格梁下方经锚拉板连接下方马道上的压顶梁;其中所述锚拉板经若干预应力锚索固定于边坡上,所述框格梁经若干砂浆锚杆固定于边坡。本发明适用于水利、水电、交通等土木工程崩坡积高边坡。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建军;殷亮;魏海宁;黄熠辉;么伦强;段伟锋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07: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21:00:00+0805
申请号: CN202010015712.6
公开号: CN111042161A
代理机构: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韩小燕
分类号: E02D17/20;E02D5/74;E02D15/04;E02D5/38;E;E02;E02D;E02D17;E02D5;E02D15;E02D17/20;E02D5/74;E02D15/04;E02D5/38
申请人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22号
主权项: 1.一种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自上而下分级开挖的边坡(8),对应每级边坡(8)设有马道(11); 沿所述马道(11)布置有若干钢管桩(1),钢管桩(1)下端穿过地层不整合界线(12),钢管桩(1)上端露出于马道(11)上,所述马道(11)上浇筑有与所述钢管桩(1)结合的压顶梁(2),所述边坡(8)坡面上布置有框格梁(4),框格梁(4)下方经锚拉板(3)连接下方马道(11)上的压顶梁(2); 其中所述锚拉板(3)经若干预应力锚索(5)固定于边坡(8)上,所述框格梁(4)经若干砂浆锚杆(7)固定于边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1)分成两序跳桩施工,采用跟管钻进,入岩深度大于等于1/3钢管桩桩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1)沿管长方向钻4个灌浆孔(16),梅花形布置,钢管桩内部放置1束3L=12m的锚筋束(13)及1根Φ20mm注浆管(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1)采用孔底返浆法注浆,钢管桩端部与桩孔孔底距离10cm,注浆先稀后浓,根据吸浆量调整水灰比,最后用浓浆封孔,堵塞长度一般为10cm,注浆材料采用M30水泥砂浆(15),灰砂比为1:1,水灰比为0.38~0.45,注浆压力0.3~0.5MPa,屏浆压力0.5MPa,稳压5~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5)接于所述锚拉板(3)的中心线上,长短间隔布置,长度控制在锚入基岩8m~10m的范围,根据现场实际覆盖层厚度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预应力锚索(5)进行注浆、张拉和锁定,预应力锚索(5)按50%的设计张拉力张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浆锚杆(7)设置于所述框格梁(4)的节点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格梁(4)、锚拉板(3)、压顶梁(2)和钢管桩(1)浇筑形成整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拉板(3)上预留有排水孔I(9)。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崩坡积高边坡柔性处理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 自上而下分级开挖边坡(8),开挖一级后支护一级; 沿马道(11)方向布置钢管桩(1); 钢管桩(1)注浆; 边坡(8)坡面上设置锚索孔(6)、砂浆锚杆(7)和边坡排水孔II(10),并在锚索孔(6)内设置预应力锚索(5); 浇筑压顶梁(2)、锚拉板(3)和框格梁(4),压顶梁(2)、锚拉板(3)和框格梁(4)连接形成整体; 对预应力锚索(5)进行注浆、张拉和锁定。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