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柔性网格吊石生态景观护岸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网格吊石生态景观护岸施工方法,首先将护岸加固施工划分成水面以下护岸加固区和水面以上护岸加固区。在水面以下护岸加固区,镀锌包塑钢丝加工制成柔性网格钢丝笼,将符合要求的块石放入柔性网格钢丝笼,然后采用吊机将其吊装至水面以下护岸加固区石笼位。同时在水面以上护岸加固区放置镀锌石笼网箱,在镀锌石笼网箱中填充块石,并使用镀锌钢丝网对镀锌石笼网箱封盖处理,延伸至与水下的柔性网格钢丝笼连接,使水下钢丝笼和水上镀锌石笼网箱连接成整体;之后在封盖顶部块石缝隙部位回填卵石及种植土、种植水生植物,实现护岸区与自然地面的完美衔接,达到既能保证护岸的抗冲击强度又能保持护岸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的效果。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华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任文峰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1900-01-20T20:00:00+0805 |
发布日期: |
1900-01-20T08:00:00+0805 |
申请号: |
CN202010064218.9 |
公开号: |
CN111119124A |
分类号: |
E02B3/12;E02D3/046;E02D3/08;E;E02;E02B;E02D;E02B3;E02D3;E02B3/12;E02D3/046;E02D3/08 |
申请人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安平路方圆建设大厦B幢五楼 |
主权项: |
1.一种柔性网格吊石生态景观护岸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施工准备: 确定施工方案,针对施工现场情况平整场地;材料准备、人员准备、机械准备均符合施工要求;确保镀锌包塑钢丝和填充块石均施工要求,人工准备齐全,并配备相应安全设备,现场吊装机械、回填机械确保能及时到达施工现场; 步骤S2测量放线: 高程和平面控制网为基础,测设高程和平面施工控制网,以施工控制网、设计图纸为依据, 进行现场放样; 步骤S3水下石笼位开挖;根据设计进行石笼位开挖,土石方开挖前,将河床河水截留到河床的一侧,另一侧进行河底砼垫层和挡土墙石笼施工; 步骤S4水下石笼位吊装: 水面以下部分石笼吊装;吊装前将在镀锌钢丝包塑编制成的网格石笼中装入符合粒径、材料的块石; 步骤S5水面以上石笼位开挖: 步骤S5.1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出水面以上石笼位置,在基础开挖开始之前检查、测量基础平面位置和现有地面标高; 步骤S5.2布置桩位:在开挖出的石笼位置,进行测量放线,按设计图纸放出各桩位置,一般桩孔沿石笼位置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用钢钎打孔形成孔洞,孔洞要求清除表面扰动土层后仍能找见桩点; 步骤S5.3施工机具就位:旋挖钻及SDDC孔内深层强夯机进入基坑,回填机械准备齐全,填料工具到位,回填料到位,准备工作完成;其中强夯机的重锤采用在夯击的同时能通过内部气压差对侧壁冲击成凹孔的双层式重锤; 步骤S5.4确定施工参数: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 步骤S5.5旋挖钻旋挖成孔,每个孔成孔完毕后采用强夯机夯实; 步骤S5.6成孔检测:根据"逐桩施工,逐桩验收"的原则;用手电筒照射孔内,放钢卷尺吊入孔底进行测量,孔深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步骤S5.7铺底笼,在开挖出的石笼位置铺设碎石垫层,而将用镀锌包塑钢丝加工制成柔性网格钢丝底笼进行铺设,底笼包括网身和呈带状的笼耳,网身和笼耳相互绑扎固定,笼耳通过绑扎重石是沉入成孔内,网身铺于开挖的石笼位置; 步骤S5.8孔内填料:孔内填料时,根据实际设计深度将填料层分为3-4层,每回填一层采用强夯机夯实; 步骤S6制作镀锌石笼网箱,以网身为基础经绑扎形成长方形网箱组或网箱; 步骤S7镀锌石笼网箱填充块石; 步骤S8封盖处理,完成石料填充后将顶部石料砌垒平整,然后用网箱进行封盖; 步骤S9填充卵石、种植土,水面以下 0.5~1 m 范围内回填鹅卵石作为景观使用;水面以上边坡石笼上在面层块石之间的缝隙内用土回灌、浇水,保证土填满块石的缝隙,再在块石护坡上面覆盖一层耕植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网格吊石生态景观护岸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采用镀锌包塑钢丝网制成,封盖与网箱边框相交,每相隔 25 cm 绑扎一道;当封盖完成镀锌石笼网箱后,将钢丝网延伸至水面以下的柔性网格钢丝笼,然后封盖与钢丝笼橡胶,并相隔25cm绑扎一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网格吊石生态景观护岸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在进行第二层网箱施工时,要按照设计图纸的坡度进行叠级摆放,上层网箱和下层网箱要错开叠砌,按设计要求进行上层网箱与下层网盖的联结绑扎并固定好网箱与下层箱体位置; 步骤S7中,同一砌筑层内,不得存在顺向通缝;石料填充时应同时均匀地向同层的各箱格内投料,严禁将单格网箱一次性投满;控制每层投料厚度在30 cm 以下, 1m高网箱分4层投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网格吊石生态景观护岸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据现场需要吊装的区域大小、吊车起重臂长度确定起重机停放位置,局部路面需整平硬化加固;吊石施工时,先由岸上工作平台处的工人将网兜吊环挂到吊机吊钩上,待工人移至安全位置后,再由专人指挥吊车起吊网兜;网兜摆放顺序由低到高、逐层摆放;摆放前根据水位做好测量控制工作,确保每层网兜连接紧密; 起重机吊起网兜,旋转至抛石区域,并根据预先设置确定的吊放点,同时在网兜入水后卸开脱钩,让网兜沉入河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网格吊石生态景观护岸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锤包括外锤体(1)和内锤体(2),外锤体(1)内沿轴向设置有供内锤体(2)紧密滑移连接滑移腔(3),内锤体(2)上设置有仅有外部气体进入滑移腔(3)内的单向阀(21);外锤体(1)的外壁贯穿设置有与滑移腔(3)连通的喷气孔(22)和冲击孔(23),喷气孔(22)位于冲击孔(23)的下侧,在重锤自然悬吊的时候,喷气孔(22)整体呈弧形,且内、外开口均高于最低点;冲击孔(23)为阶梯孔,且外侧的孔直径更大,冲击孔(23)内滑移连接有冲击杆(4),所述冲击杆(4)包括冲击套(41)和穿设于冲击套(41)的基轴(42),冲击套(41)滑移连基于冲击孔(23)的大孔部分,基轴(42)与冲击孔(23)的小孔部分螺纹连接,基轴(42)中空设置且将冲击套(41)的内腔与冲击孔(23)靠近滑移腔(3)的一端连通,基轴(42)的端部与冲击套(41)的内腔之间设置有将冲击套(41)拉回冲击孔(23)内的弹簧(43);所述外锤体(1)的侧壁内沿轴向插接有插片(5),插片(5)将喷气孔(22)和冲击孔(23)拦截,且插片(5)上设置有将拦截路径连通的启动孔(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网格吊石生态景观护岸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5)的侧壁设置有连接限位卡凸(7),外锤体(1)供插片(5)插接的差接孔的内壁凹陷设置有与限位卡凸(7)配合的限位卡槽;限位卡凸(7)包括限位凸棱(71)和垂向的设置于限位凸棱(71)的两侧的导向凸棱(72),其中位于限位凸棱(71)的上侧的导向凸棱(72)相对于插接孔的内壁的陡峭程度大于位于限位凸棱(71)下侧的导向凸棱(72),导向凸棱(72)和限位凸棱(71)相对插片(5)的表面的凸出高度均由两者相交的位置至各自的端部逐渐减小;导向凸棱(72)与限位凸棱(71)的相交的一端的顶部与限位凸棱(71)的顶部平齐,且限位凸棱(71)靠近导向凸棱(72)的一侧为导向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网格吊石生态景观护岸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滑移腔(3)的开口固定有阻止内锤体(2)脱离的阻挡部(11),阻挡部(11)的内部沿滑移腔(3)的轴向凸出设置有内环(12),内环(12)与滑移腔(3)的内壁之间形成减速腔(13),内环(12)沿径向贯穿设置有四个沿周向均匀排布的通气孔(14);内锤体(2)的轴向端面设置有与减速腔(13)滑移连接并封闭减速腔(13)的减速环(24),内锤体(2)的顶部与强夯机的锁链(6)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网格吊石生态景观护岸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成孔,在施工过程中,由技术人员检查核对桩位,并保证旋挖钻钻头对准桩位,对位偏差≤20mm;旋挖钻机身要保持稳定,使其在成孔过程中不发生移动,施工至设计底标高剩余0.5米时,由DDC强夯机冲击4锤6m落距达到设计标高,此时,插片(5)将冲击孔(23)截断封堵,而喷气孔(22)保持连通,此时重锤的内部气压变化将完全集中与其中,下落至抵触时,重锤的下层将通过喷气孔(22)形成气膜以扩大底部夯实面积,并因气压冲击在孔内壁留下凹孔,凹孔的随深度倾斜向上分布;成孔后质检员先采用软尺进行测量桩孔深度;DDC桩成孔直径1200mm,夯填成桩直径1700mm,成桩深度达到设计要求不少于7.8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网格吊石生态景观护岸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成孔经验收合格后,立即做好如下工作:①孔口应做好防护措施和警示,用焊好的钢筋篦子进行遮盖;②若遇阴雨天应用彩条布覆盖,并在孔口周围用土筑高度为100一150mm的挡水堤;③每班交接时,应按图纸在现场复核成孔桩位号,看是否有漏孔和钻孔错位现象,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网格吊石生态景观护岸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将孔内填料层分为3-4层后,最底层采用先铺细骨料填充并覆盖重石,而后铺素土的方式,其中细骨料与素土的厚度比例为1:3,素土铺设完毕后采用重锤夯实,此时,更换插片(5)将冲击孔(23)和喷气孔(22)均连通,并且根据土质情况调整数量,下落至抵触时,重锤下层的气膜削弱,但侧壁留下的凹孔增多,并且冲击孔(23)对应的部位则形成更深的凹孔;细骨料采用连续级配或2个单粒径级配的卵石、碎石或碎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针状片状颗粒含量不得超过8%;细骨料空隙率应小于40%;由下至上的第二层及以上的层,采用先铺粗骨料,再铺自密实混凝土,再铺素土的方式,素土铺设完毕后采用重锤夯实,在这个过程中,自密实混凝土将填入上一道工序形成的凹孔内,待凝固后将形成牢固的锁桩结构,并且可以为桩间的土壤提供支撑和分散受力,其中粗骨料和自密实混凝土的组合厚度与素土的比例为1:2,粗骨料的粒径为40mm-60mm;最顶层采用纯素土回填,且夯实后不断回填填料,直至完成。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