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辅助鱼类洄游的装置 |
摘要: |
辅助鱼类洄游的装置涉及鱼道,高坝与高坝外侧的聚鱼池之间通过隧道连通;聚鱼池底面呈现为一个斜面,隧道下端开口处下方有聚鱼坑;隧道开口有一个闭水闸门,闭水闸门关闭隧道下端开口后,隧道内部水位逐渐抬升,聚鱼坑的鱼逐渐随着水位升高到达高坝内侧水体;聚鱼池的聚鱼池坝坝体有一个导流孔和一个泄流孔,泄流孔为泄流隧道的出水端,泄流隧道的进水端位于聚鱼池的低洼处,泄流隧道的进水端覆盖过滤网;一个滑动闸门覆盖在聚鱼池坝坝体外侧,滑动闸门能够关闭导流孔或者关闭泄流孔;泄流孔的流速为导流孔的2‑5倍。能够通过降低控水闸门的位置实现节水;对所有的洄游鱼都提供了一种助力,有利于各种体型鱼类的洄游。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四川大学 |
发明人: |
胡再国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1900-01-20T14:00:00+0805 |
发布日期: |
1900-01-20T15:00:00+0805 |
申请号: |
CN202010050738.4 |
公开号: |
CN111155497A |
分类号: |
E02B8/08;E;E02;E02B;E02B8;E02B8/08 |
申请人地址: |
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 |
主权项: |
1.辅助鱼类洄游的装置,其特征是:高坝(3)与高坝外侧的聚鱼池(6)之间通过隧道(4)连通,隧道(4)上端开口低于高坝内侧上游水位(1),隧道(4)下端开口于聚鱼池(6)的低洼处;聚鱼池(6)底面呈现为一个斜面,隧道(4)下端开口处下方有一个5-10米深、横截面积为10-20平方米的圆形或者正方形的聚鱼坑(14);隧道(4)下端开口有一个闭水闸门(5),闭水闸门(5)关闭隧道(4)下端开口后,隧道(4)内部水位逐渐抬升,聚鱼坑(14)的鱼逐渐随着水位升高到达高坝内侧的上游水体;聚鱼池(6)的聚鱼池坝(7)坝体有一个导流孔(8)和一个泄流孔(11),导流孔(8)位于聚鱼池(6)的聚鱼池坝(7)坝体的上端,泄流孔(11)位于聚鱼池坝(7)坝体的下端,泄流孔(11)为泄流隧道(12)的出水端,泄流隧道(12)的进水端位于聚鱼池(6)的低洼处,泄流隧道(12)的进水端覆盖过滤网(13),过滤网(13)避免洄游鱼类从泄流隧道(12)流出;一个滑动闸门(10)覆盖在聚鱼池坝(7)坝体外侧,滑动闸门能够关闭导流孔(8)或者关闭泄流孔(11);泄流孔(11)的流量为导流孔(8)的2-5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鱼类洄游的装置,其特征是:隧道(4)上端开口有一个控水闸门(2),控水闸门(2)位于高坝内侧,控水闸门(2)能够调节隧道(4)内部水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鱼类洄游的装置,其特征是:滑动闸门(10)关闭泄流孔(11),鱼类从导流孔(8)进入聚鱼池(6);滑动闸门(10)关闭导流孔(8),聚鱼池(6)的水流通过泄流孔(11)快速排出,鱼类向聚鱼坑(14)聚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鱼类洄游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滑动闸门(10)向下移动关闭泄流孔(11),洄游鱼类从导流孔(8)进入聚鱼池(6);然后,滑动闸门(10)向上移动关闭导流孔(8),聚鱼池(6)的水从泄流孔(11)快速排出,即隧道(4)内部来水赶不上泄流孔(11)排出的速度,聚鱼池(6)的水位快速下降,洄游鱼类向聚鱼坑(14)聚集;最后关闭隧道(4)下端的闭水闸门(5),隧道(4)来水在隧道内集聚,隧道(4)内部水位升高,聚鱼坑(14)聚集的洄游鱼能够随着水位的升高达到高坝的上游水体,从而实现洄游鱼的翻坝过程;滑动闸门(10)向下关闭泄流孔(11)、闭水闸门(5)向上移动逐渐打开,从而进入下一次循环。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