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湖泊入湖口点源污染强化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系统
专利名称: 湖泊入湖口点源污染强化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湖泊入湖口点源污染强化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系统,在湖泊入湖口处的前端设有生态石笼坝、末端设有截流坝;在生态石笼坝、截流坝以及湖泊入湖口两岸围成的区域为净化人工湿地;所述净化人工湿地内建设有连接生态石笼坝和截流坝的混泥土隔水墙,所述混泥土隔水墙将所述净化人工湿地分为行洪模块和水处理模块;所述行洪模块包括初步对水中杂质除杂的污水滞留区以及排洪的行洪渠;所述水处理模块包括高效藻类塘、生物净化池以及表流式人工湿地。本发明依照湖泊入湖口的具体地形,在原位土壤、石层上改造构建,施工简单,节约土地资源。其的优点在于,可对入湖口的污水进行过滤、强化滞留净化。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徐州工程学院
发明人: 范秀磊;农均丞;张舒;朱华刚;赵智磊;李莹;刘加强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17: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12:00:00+0805
申请号: CN202010053126.0
公开号: CN111139784A
代理机构: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卓小彬
分类号: E02B1/00;E02B3/00;E02B3/06;E02B15/06;C02F3/32;E;C;E02;C02;E02B;C02F;E02B1;E02B3;E02B15;C02F3;E02B1/00;E02B3/00;E02B3/06;E02B15/06;C02F3/32
申请人地址: 221111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南三环路18号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徐州市2.5产业园)
主权项: 1.湖泊入湖口点源污染强化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湖泊入湖口处的前端设有生态石笼坝(1)、末端设有截流坝(4);在生态石笼坝(1)、截流坝(4)以及湖泊入湖口两岸围成的区域为净化人工湿地; 所述净化人工湿地内建设有连接生态石笼坝(1)和截流坝(4)的混泥土隔水墙(9),所述混泥土隔水墙(9)将所述净化人工湿地分为行洪模块和水处理模块; 所述行洪模块包括初步对水中杂质除杂的污水滞留区(2)以及排洪的行洪渠(3); 所述水处理模块包括高效藻类塘(6)、生物净化池(7)以及表流式人工湿地(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入湖口点源污染强化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洪模块面积占整个所述净化人工湿地区域面积的1/3,水处理模块为面积占整个所述净化人工湿地区域面积的2/3;所述截流坝(1)延伸至湖岸边6.0-12.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入湖口点源污染强化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石笼坝(1)是由金属石笼网(13)将碎石、装满建筑混泥土的土工袋(12)包裹围成,所述生态石笼坝(1)内部存有间隙,其内部还设有用于清理淤泥泵压冲刷装置的冲刷管(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入湖口点源污染强化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坝(4)在靠近行洪模块一侧设有溢流口(41),在所述溢流口(41)出水端下方铺设有石砾床(5); 所述石砾床(5)为厚度0.3—0.6m的鹅卵石层,且鹅卵石直径20mm-8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湖泊入湖口点源污染强化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效藻类塘(6),其深度为0.6-1.2m,该高效藻类塘(6)底部下方铺设0.3m不透水层,池内种植能吸收氮磷有机质的植物; 所述生物净化池(7),其深度为0.6-1.2m,该生物净化池(7)底部下方铺设一层厚0.3m的鹅卵石层(72),在所述鹅卵石层(72)上方铺设一层厚0.4m的泥砂层(71); 所述表流式人工湿地(8),其深度为0.6-1.5m,该表流式人工湿地(8)底部下方自下而上依次铺设0.2m不透水层、0.4m钢渣石砾混合层、0.4m沸石陶粒钢渣混合层以及0.4m土壤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湖泊入湖口点源污染强化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渣石砾混合层,是指钢渣和石砾按任意质量比混合而成; 所述沸石陶粒钢渣混合层,是指沸石、陶粒和钢渣按任意质量比混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湖泊入湖口点源污染强化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渣石砾混合层,是指钢渣和石砾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 所述沸石陶粒钢渣混合层,是指沸石、陶粒和钢渣按质量比1:1:1混合而成。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