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基于孔隙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能评价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孔隙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能评价方法,测量待测混凝土的孔隙率,得到第一孔隙率;将待测混凝土进行预定次数的冻融循环后,再次测量待测混凝土的孔隙率,得到第二孔隙率;根据第一孔隙率和第二孔隙率计算待测混凝土的孔隙率增长率;当孔隙率增长率与预定孔隙增长率比对,得到待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评价结果;本发明利用引气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试验及核磁共振试验得出引气再生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和孔隙率,再以动弹性模量和孔隙率为损伤变量建立冻融损伤模型,得到相对动弹性模量与孔隙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以此对引气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能进行评价;不会由于混凝土取出和测量质量不同,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影响。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发明人: |
邓祥辉;刘锦涛;王睿;高晓悦;梁凯轩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1900-01-20T13:00:00+0805 |
发布日期: |
1900-01-20T22:00:00+0805 |
申请号: |
CN202010030018.1 |
公开号: |
CN111189757A |
代理机构: |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明全 |
分类号: |
G01N15/08;G;G01;G01N;G01N15;G01N15/08 |
申请人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学府中路2号 |
主权项: |
1.一种基于孔隙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待测混凝土的孔隙率,得到第一孔隙率; 将所述待测混凝土进行预定次数的冻融循环后,再次测量所述待测混凝土的孔隙率,得到第二孔隙率; 根据所述第一孔隙率和第二孔隙率计算所述待测混凝土的孔隙率增长率; 将所述孔隙率增长率与预定孔隙增长率比对,得到所述待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评价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孔隙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孔隙增长率的获取方法为: 根据待测混凝土的成分配比和粗骨料替代率制备多个混凝土试块; 测量所述多个混凝土试块的平均动弹性模量; 所述平均动弹性模量,计算所述多个混凝土试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 从所述多个混凝土试块中分别取芯块,测量所述芯块的平均孔隙率; 根据所述平均孔隙率、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和第一冻融损伤模型生成所述预定孔隙增长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孔隙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平均孔隙率、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和第一冻融损伤模型生成所述预定孔隙增长率具体为: 测量所述多个混凝土试块的初始平均孔隙率; 测量进行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后的芯块的平均孔隙率; 根据所述初始平均孔隙率和平均孔隙率,计算所述预定孔隙增长率。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孔隙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冻融损伤模型具体为: 其中,PN为N次冻融循环后混凝土试块的孔隙率,P0为混凝土试块的初始孔隙率,c和d分别为第三替代率影响系数和第四替代率影响系数,λ为孔隙率增长系数,Nmax为混凝土试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R为混凝土试块的粗骨料替代率,m和n均为常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孔隙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冻融损伤模型具体为: 其中,EN为N次循环后混凝土试块的动弹性模量,E0为测混凝土试块的初始动弹性模量,a、b分别为第一替代率影响系数和第二替代率影响系数,γ为弹性模量损失系数,Nmax为混凝土试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