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粒径可控的荧光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制备以及胰蛋白酶的检测
专利名称: 一种粒径可控的荧光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制备以及胰蛋白酶的检测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粒径可控的荧光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用于胰蛋白酶检测。其特征是通过将多巴胺在碱性条件下搅拌自聚合成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再加入H2O2,控制时间和温度可将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分解成粒径小于5 nm的荧光聚多巴胺纳米粒子。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使用绿色环保的源材料,产物粒径可控。本发明的荧光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其表面富含负电荷,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与阳离子鱼精蛋白通过静电吸附和氢键作用聚集而猝灭荧光,因胰蛋白酶特异性水解鱼精蛋白,仅通过简单的混合操作,根据聚多巴胺纳米粒子荧光的恢复,实现胰蛋白酶的检测,并且胰蛋白酶的最低检出限可达到6.4 ng/mL。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福建医科大学
发明人: 翁少煌;林新华;叶佳慧;李凤兰;王珍珍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20: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00:00:00+0805
申请号: CN202010067821.2
公开号: CN111208104A
代理机构: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义星
分类号: G01N21/64;G;G01;G01N;G01N21;G01N21/64
申请人地址: 350122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学府北路1号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
主权项: 1.一种粒径可控的荧光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多巴胺(DA)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混合搅拌,自聚合成聚多巴胺纳米颗粒(PDAnanoparticles),之后加入H2O2和NaOH加热回流,将最终产物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 Da的透析袋透析便得到荧光聚多巴胺纳米粒子(PDNP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加入HCl调节溶液pH 为8.5,搅拌20小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H2O2和NaOH加热回流30 min后制得PDNP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DNPs最大激发波长为34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35 nm。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荧光聚多巴胺纳米粒子(PDNPs)。 6.一种权利要求5所述的荧光聚多巴胺纳米粒子检测胰蛋白酶的检测方法,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对加入不同浓度胰蛋白酶前后PDNPs的荧光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分光光度法中使用的溶液由缓冲溶液、权利要求5所述的荧光聚多巴胺纳米粒子(PDNPs)、鱼精蛋白和胰蛋白酶混合而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缓冲溶液、PDNPs、鱼精蛋白和胰蛋白酶溶液中,鱼精蛋白(Pro)浓度在10~80 μg/mL范围内和PDNPs、鱼精蛋白和胰蛋白酶的反应时间在0.1~20分钟范围内进行优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最佳Pro浓度为40 μg/mL,最佳反应时间20 min。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缓冲溶液为PBS,缓冲溶液浓度为10 mM、pH为8.0,胰蛋白酶(TRY)、PDNPs和鱼精蛋白溶液在混匀后于室温下孵育10 min后,再进行荧光检测。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荧光分光光度法绘制的荧光光谱曲线方程为:Y=0.060+4.298X,R2=0.99203,Y为 (F-F0)/F0,F0和F分别为加入胰蛋白酶前后PDNPs-Pro的荧光值;X为胰蛋白酶浓度,最低检测限(LOD)= 6.4 ng/mL;所述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为:PDNPs的浓度为0.15 μg/mL,Pro的浓度为40 μg/mL。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