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用于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方法及装置 |
摘要: |
本申请提出了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沿着沟谷在其中设置多个拦挡坝,每个拦挡坝的顶部均设置有溢流缺口;在所述溢流缺口中安装溢流雨水收集件,利用溢流雨水收集件将漫过溢流缺口的雨水收集起来引入其下方的导流通道。另外,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治装置。本申请通过将溢流出来的山洪雨水收集起来导走,导走的山洪雨水不再与下方的土石接触,杜绝了过量山洪雨水对沟谷的下方的土石的进一步冲刷。上游坝区溢流的山洪雨水被导走之后,上游坝区流入下游坝区的水量大大减少,山顶的雨水不会汇流到山脚,避免大量的山洪雨水聚集到山体的底部使得底部含水饱和,降低了引发泥石流的风险。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发明人: |
刘吉夫;郑浩;李娇旸;贾怡如;迟小扉;郭兰兰;吕艳丽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1900-01-20T16:00:00+0805 |
发布日期: |
1900-01-20T03:00:00+0805 |
申请号: |
CN201911295027.7 |
公开号: |
CN110952508A |
代理机构: |
北京尚德技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严勇刚;何春兰 |
分类号: |
E02B7/02;E02B8/00;E;E02;E02B;E02B7;E02B8;E02B7/02;E02B8/00 |
申请人地址: |
100875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
主权项: |
1.一种用于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沿着沟谷(1)在其中设置多个拦挡坝(2),每个拦挡坝(2)的顶部均设置有溢流缺口(21);在所述溢流缺口(21)中安装溢流雨水收集件(3),利用溢流雨水收集件(3)将漫过溢流缺口(21)的雨水收集起来引入其下方的导流通道(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4)悬空架设在相邻的拦挡坝(2)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导流通道(4)的末端出口将溢流雨水导入到其下方的拦挡坝(2)的溢流雨水收集件(3)中。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4)为上部敞开的导流槽或者为上部闭合的导流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利用所述导流通道(4)向山下运输被拦挡坝(2)拦截淤积的土石的步骤。 6.一种用于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治装置,包括沿着沟谷(1)在其中设置的多个拦挡坝(2),每个拦挡坝(2)的顶部均设置有溢流缺口(2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溢流缺口(21)中的溢流雨水收集件(3),以及连接在所述溢流雨水收集件(3)的出水口位置用于接收漫过溢流缺口(21)的雨水的导流通道(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4)悬空架设在相邻的拦挡坝(2)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导流通道(4)的末端出口将溢流雨水导入到其下方的拦挡坝(2)的溢流雨水收集件(3)中。 9.如权利要求5-8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4)为上部敞开的导流槽或者为上部闭合的导流管。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雨水收集件(3)嵌入设置在所述溢流缺口(21)中,溢流缺口(21)的中部下方设置有泄流缝隙(22),所述溢流雨水收集件(3)在拦挡坝(2)的迎流面的外侧延伸有一块挡板(31),所述挡板(31)将所述泄流缝隙(22)的上部挡住。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