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预制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预制构件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内、外叶混凝土墙板,保温层,空腔及连接件系统,连接件系统穿过空腔和保温层伸入内、外叶混凝土墙板内,且包括至少四个独立桁架连接件和多个长度沿墙厚方向设置的杆状连接件。制作方法如下:绑扎外叶混凝土墙板的钢筋网片,在其上安装连接件系统;浇筑外叶墙板混凝土,铺设保温板,安装空腔内的钢筋网片;绑扎和安装内叶混凝土墙板的钢筋网片并浇筑混凝土,内叶混凝土墙板保持不动、将其余部件整体翻转180°;将翻转后的部件向内叶混凝土墙板移动,使所有连接件端部压入内叶混凝土墙板并充分接触。本发明的连接件系统中各部分受力明确,实现了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的非组合受力模式。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周剑;田春雨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1900-01-20T19:00:00+0805 |
发布日期: |
1900-01-20T10:00:00+0805 |
申请号: |
CN201911313675.0 |
公开号: |
CN110978211A |
代理机构: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分类号: |
B28B1/04;B28B23/02;E04B1/76;E04B2/56;B;E;B28;E04;B28B;E04B;B28B1;B28B23;E04B1;E04B2;B28B1/04;B28B23/02;E04B1/76;E04B2/56 |
申请人地址: |
100013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 |
主权项: |
1.一种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预制构件,包括沿剪力墙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外叶混凝土墙板(3)、保温层(4)、空腔(5)和内叶混凝土墙板(6),以及用于连接内、外叶混凝土墙板(3、6)的连接件系统,所述外叶混凝土墙板(3)和内叶混凝土墙板(6)内、以及空腔(5)内靠近外叶混凝土墙板(3)一侧均设置有一层钢筋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系统穿过空腔(5)和保温层(4)伸入内、外叶混凝土墙板(3、6)内,且包括至少四个独立桁架连接件(110、120、130、140)和若干个长度沿剪力墙厚度方向设置的杆状连接件(200); 所述杆状连接件(200)为金属或非金属的抗拉杆件,分散布置在墙体平面范围内,相邻两杆状连接件的间距在200~600mm之间,且位于墙体底部的杆状连接件(200)的间距较其余区域小; 各独立桁架连接件结构相同,用于承担压力、剪力、部分拉力并抗扭转,均分别由两根位于所述内叶混凝土墙板(6)的内弦杆钢筋(113和114)、两根位于所述外叶混凝土墙板(3)的外弦杆钢筋(111和112)、四根穿过所述空腔(5)和保温层(4)的斜腹杆(121~124)、以及四根横向钢筋(131~134)焊接形成;第一斜腹杆(121)和第二斜腹杆(122)、以及第三斜腹杆(123)和第四斜腹杆(124)之间均呈八字状设置形成两对斜腹杆,第一对斜腹杆(121、1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弦杆钢筋(111)和第一内弦杆钢筋(113)焊接,第二对斜腹杆(123、12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外弦杆钢筋(112)和第二内弦杆钢筋(114)焊接,两对斜腹杆间通过四根所述横向钢筋(131~134)连接;各独立桁架连接件的具体规格及间距根据连接件受压和受剪计算确定,同时应使其中两个竖向设置的独立桁架连接件的中心连线与两个水平设置的独立桁架连接件的中心连线的交点与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的形心位置尽量靠近,且各独立桁架连接件的中心距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预制构件的混凝土边缘的最小距离为3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连接件采用金属抗拉杆件时,采用导热系数较碳钢低的金属,其截面形式为圆形,各杆状连接件为单杆式或者U形,各杆状连接件锚入内、外混凝土墙板内的部分设置弯钩或波形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连接件采用非金属抗拉杆件时,为单杆式,且各杆状连接件锚入内、外混凝土墙板内的部分设置扩大头或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桁架连接件,各弦杆相互平行,弦杆采用热轧或冷轧带肋钢筋,直径和长度根据斜腹杆受拉锚固及斜腹杆间距要求确定,且弦杆直径不小于6mm,位于同侧混凝土墙板内的弦杆间距为40~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桁架连接件,在各斜腹杆上位于所述保温层的范围内均分别套设一个第一约束套管,且各第一约束套管端部与保温层的两侧边缘存在为斜腹杆提供受压变形空间的空隙;或者在各斜腹杆上位于所述保温层及空腔范围内均分别套设一个第二约束套管,且各第二约束套管端部与所述保温层的外边缘和内叶混凝土墙板的外边缘存在为斜腹杆提供受压变形空间的空隙;所述第一约束套管和第二约束套管均为硬质非金属的管体,其截面为圆环形,各约束套管的截面略大于其内斜腹杆的截面,以便于穿设各约束套管和保证为其内腹杆提供适当的变形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空腔内的构造钢筋网片和沿竖向设置的多根界面钢筋,各界面钢筋均垂直穿过所述空腔与内叶混凝土墙板之间的界面,并分别与空腔中的构造钢筋网片和内叶混凝土墙板中的钢筋网片形成预埋钢筋骨架。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绑扎所述外叶混凝土墙板内的钢筋网片;在该钢筋网片上安装和固定由各独立桁架连接件和杆状连接件组成的连接件系统; S2:浇筑外叶墙板混凝土;接着铺设用作所述保温层的保温板,该保温板上设有预先钻孔及缺口,其中钻孔用于穿过各杆状连接件;缺口用于穿过各独立桁架连接件,待保温板安装到位后将所有缺口用保温材料填充;然后安装空腔内的钢筋网片,将该钢筋网片固定于连接件系统; S3:绑扎和安装内叶混凝土墙板内的钢筋网片,随后浇筑混凝土;然后将浇筑完成且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的外叶混凝土墙板及保温板、连接件系统、空腔中的钢筋网片整体翻转180度,使保温板及连接件系统一侧整体朝下、外叶混凝土墙板朝上。 S4:将翻转后的外叶混凝土墙板、保温板、连接件系统及空腔内的钢筋网片整体向内叶混凝土墙板移动,使所有连接件端部压入内叶混凝土墙板,然后振捣内叶混凝土墙板的混凝土,使各连接件伸入混凝土的部分与混凝土充分接触,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构件制作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钢筋网片上安装和固定杆状连接件的工序挪至步骤S2中铺设保温板后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构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内叶混凝土墙板内的钢筋网片由预埋钢筋骨架替换,该预埋钢筋骨架由垂直穿过空腔与内叶混凝土墙板之间的界面且沿竖向设置的多根界面钢筋分别与内叶混凝土墙板中的钢筋网片和空腔中的构造钢筋网片焊接形成。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