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自愈合式柴捆护垫生态驳岸
专利名称: 自愈合式柴捆护垫生态驳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愈合式柴捆护垫生态驳岸,其包括:灌木护垫层,沿岸坡铺设;锚固木桩,安插在所述灌木护垫层和所述岸坡中,在所述灌木护垫层的上方压设长压杆,所述长压杆与所述锚固木桩固定;水系沟壑,沿河道边缘水位线开挖于所述岸坡下端,所述灌木护垫层的下部铺设在所述水系沟壑内且下端漏出以浸泡水中;灌木柴捆,平铺在所述水系沟壑中的所述灌木护垫层的上方,且所述灌木柴捆上通过插设所述锚固木桩与所述灌木护垫层及所述水系沟壑固定。本发明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所设计的一种自愈合式柴捆护垫生态驳岸,通过对自然植物材料的组合利用实现了加固河岸,可削减河道水流对岸坡底部的直接冲刷,同时可以消纳雨水,防止水土流失。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群;任广欣;马鹏川;程冠华;崔鑫磊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17: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21:00:00+0805
申请号: CN201911300464.3
公开号: CN111042054A
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季辰玲
分类号: E02B3/12;C02F9/14;E;C;E02;C02;E02B;C02F;E02B3;C02F9;E02B3/12;C02F9/14
申请人地址: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
主权项: 1.一种自愈合式柴捆护垫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包括: 灌木护垫层,沿岸坡铺设; 锚固木桩,安插在所述灌木护垫层和所述岸坡中,在所述灌木护垫层的上方压设长压杆,所述长压杆与所述锚固木桩固定; 水系沟壑,沿河道边缘水位线开挖于所述岸坡下端,所述灌木护垫层的下部铺设在所述水系沟壑内且下端漏出以浸泡水中; 灌木柴捆,平铺在所述水系沟壑中的所述灌木护垫层的上方,且所述灌木柴捆上通过插设所述锚固木桩与所述灌木护垫层及所述水系沟壑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愈合式柴捆护垫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系沟壑和所述灌木柴捆之间的间隙填充土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愈合式柴捆护垫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木护垫层为将活枝灌木与枯死灌木沿水系岸坡满铺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愈合式柴捆护垫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活枝灌木的根部尖端斜向下朝向河道并缩拢在所述灌木柴捆以下,所述活枝灌木的顶部尖端斜向上指向所述岸坡斜坡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愈合式柴捆护垫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枯死灌木沿着所述水系沟壑垂直方向铺设在所述水系沟壑内,所述枯死灌木的顶端部分漏出以浸泡水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愈合式柴捆护垫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木柴捆由绑扎固定的活枝和无芽分支组成,所述活枝在上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愈合式柴捆护垫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插设在所述灌木柴捆上的所述锚固木桩设置为由两排所述锚固木桩以错列的方式贯穿所述灌木柴捆并插入所述水系沟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愈合式柴捆护垫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系沟壑的深度设置为一半于所述灌木柴捆的围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愈合式柴捆护垫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系沟壑设置为具有一定弧度,与所述岸坡斜坡形成缓坡过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愈合式柴捆护垫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安插在所述灌木护垫层中的所述锚固木桩设置为以一定间距垂直插入满铺所述灌木护垫层的所述岸坡中,所述长压杆以平行于河道方向设置。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