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深层滑坡治理的立体框架桩体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层滑坡治理的立体框架桩体结构及其施工工艺,深层滑坡治理的立体框架桩体结构包括多个框架桩体,多个框架桩体形成立体框架桩体结构,框架桩体由抗滑键、锚杆和抗滑桩组成,抗滑键位于滑坡中后部,并设置于滑坡滑面附近,且嵌固至基岩内,抗滑桩位于滑坡前缘,抗滑键与抗滑桩由斜向的锚杆连接。本发明适用于滑体厚度较深的中型或大型滑坡治理工程,将抗滑键、锚杆和抗滑桩组合在一起形成立体框架桩体结构,以此支撑较大的滑坡推力,达到治理滑坡的目的。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
发明人: |
周云涛;石胜伟;谢忠胜;张勇;蔡强;梁炯;程英建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1900-01-20T18:00:00+0805 |
发布日期: |
1900-01-20T17:00:00+0805 |
申请号: |
CN201911308975.X |
公开号: |
CN111021376A |
代理机构: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分类号: |
E02D17/20;E;E02;E02D;E02D17;E02D17/20 |
申请人地址: |
610081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二段1号 |
主权项: |
1.一种深层滑坡治理的立体框架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框架桩体,多个框架桩体形成立体框架桩体结构,框架桩体由抗滑键(1)、锚杆(2)和抗滑桩(3)组成,抗滑键(1)位于滑坡体(4)中后部,并设置于滑坡体(4)的滑面(6)附近,且嵌固至基岩(5)内,抗滑桩(3)位于滑坡体(4)前缘,抗滑键(1)与抗滑桩(3)由斜向的锚杆(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滑坡治理的立体框架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键(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径或边长不小于1m,对于土质滑坡,嵌固端长度a不小于3m,对于岩质滑坡,嵌固端长度a不小于2m,自由段长度b不小于1.2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层滑坡治理的立体框架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径或边长不小于1.5m,嵌固端长度c不小于总桩长(c+d)的1/3,对于土质滑坡,嵌固端长度c不小于5m,对于岩质滑坡,嵌固端长度c不小于3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层滑坡治理的立体框架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2)为全长黏结型,由筋体(7)、浆体(8)和锚头(9)组成,锚杆(2)总长度不小于12m,与水平向的角度为10°~15°,锚杆(2)直径不小于70mm,筋体(7)由多根螺纹钢筋焊接而成,浆体(8)为水泥砂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层滑坡治理的立体框架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键(1)与锚杆(2)尾部搭接,锚杆(2)的筋体(7)穿过抗滑键(1)的钢筋笼,通过浇筑的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层滑坡治理的立体框架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2)的筋体(7)穿过抗滑桩(3)钢筋笼,并露出钢筋笼外至少0.8m,抗滑桩(3)浇筑后将锚杆(2)的筋体(7)和抗滑桩(3)钢筋笼凝固成一整体,通过夹持锚具封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滑坡治理的立体框架桩体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滑坡体分为n个条块,作用于抗滑键与抗滑桩的力可由第i个条块的剩余下滑力Ei确定,剩余下滑力Ei由下式(1)计算, (1) 其中, (2) 式中,Ei、Ei-1分别为第i、i-1个条块的剩余下滑力;Wi为第个条块的自重;Fst为滑坡的安全系数;ψi为条块间传递系数;αi、αi-1分别为第i、i-1个滑面与水平面的夹角;li为第个条块的长度;ci、φi为第个条块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2)针对滑坡,获取滑坡参数; (3)通过滑坡规模确定滑坡防治工程等级,设定安全系数,采用式(1)计算拟设置抗滑键、抗滑桩位置的剩余下滑力,以此计算作用于抗滑键、锚杆以及抗滑桩的合力; (4)通过作用于抗滑键、抗滑桩以及锚杆的剩余下滑力,对立体框架桩体结构进行力学计算和结构设计; (5)开挖抗滑键孔和抗滑桩孔,开挖至设计深度后,清除孔底残渣,并排出孔底水; (6)打设锚杆锚孔,锚孔穿过抗滑桩孔到达抗滑键孔设计位置; (7)绑扎抗滑桩与抗滑键钢筋笼,分别下放至孔底,完成后下放锚杆筋体,锚杆筋体尾部应到达抗滑键位置; (8)先对抗滑键孔进行注浆,混凝土初凝完成后对锚杆注浆,最后再对抗滑桩进行注浆; (9)抗滑键因仅灌注孔底的浆液,其上部分填入粘土覆盖,最后对锚杆进行封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层滑坡治理的立体框架桩体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假定通过式(1)计算得到的抗滑键位置的剩余下滑力为Ea,该力由抗滑键和锚杆分别承担,抗滑键承担的力Ea1,锚杆承担的力为Ea2,则Ea=Ea1+Ea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深层滑坡治理的立体框架桩体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假定通过式(1)计算得到的抗滑桩位置的剩余下滑力为Eb,由于锚杆承担的力Ea2传递至抗滑桩,则实际作用于抗滑桩的力为Eb+Ea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深层滑坡治理的立体框架桩体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针对滑体厚度较深的中型或大型滑坡,通过勘察手段获取滑坡范围、滑体厚度、滑面角度、滑面长度、滑面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