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水下结构—土体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界面环剪仪及使用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水下结构—土体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界面环剪仪及使用方法,包括竖向升降加压系统、环向转动系统、剪切室和监测系统;竖向升降加压系统包括竖向动力装置和龙门支架;龙门支架的横梁上设置有环状压盘结构;环向转动系统包括转动盘和环向动力装置;转动盘上固定有用于放置土体试样的透明的圆环剪切盒;环状压盘结构可间隙配合嵌入圆环剪切盒内,与土体试样相接;剪切室包括罩在圆环剪切盒及环状压盘结构外的剪切室外罩,用于盛放水;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环状压盘结构与土体试样连接界面。本发明能够模拟测定水下基础结构与土体接触界面的受力状态,并实时观测结构—土体界面处土体的运动状态和界面水带的形成和变化。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河海大学 |
发明人: |
高玉峰;柯力俊;戴光宇;舒爽;叶至韬;吴敏;袁文勤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1900-01-20T20:00:00+0805 |
发布日期: |
1900-01-20T17:00:00+0805 |
申请号: |
CN201911325105.3 |
公开号: |
CN111024519A |
代理机构: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英 |
分类号: |
G01N3/24;G01N3/06;G;G01;G01N;G01N3;G01N3/24;G01N3/06 |
申请人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佛城西路8号 |
主权项: |
1.一种水下结构—土体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界面环剪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升降加压系统、环向转动系统、剪切室和监测系统; 所述竖向升降加压系统包括竖向动力装置(101)和龙门支架;所述竖向动力装置(101)连接龙门支架的两个立柱(102),施加竖直方向的载荷;所述龙门支架的横梁(103)上设置有竖向压力杆(104);所述竖向压力杆(104)的下端面设置有环状压盘结构(105); 所述环向转动系统包括转动盘(201)和环向动力装置(202);所述环向动力装置(202)连接转动盘(201),驱动转动盘(201)转动;所述转动盘(201)上固定有用于放置土体试样(500)的透明的圆环剪切盒;所述圆环剪切盒的轴心、转动盘(201)的转动轴心及竖向压力杆(104)同轴;所述环状压盘结构(105)可间隙配合嵌入圆环剪切盒内,与圆环剪切盒内的土体试样(500)相接;所述圆环剪切盒的下端与转动盘(201)之间设置有透水层(203); 所述剪切室包括位于转动盘(201)外周的固定座(301)和固定在固定座(301)上的剪切室外罩(302);所述剪切室外罩(302)罩在圆环剪切盒及环状压盘结构(105)外,用于盛放水体; 所述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环状压盘结构(105)与土体试样(500)连接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结构—土体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界面环剪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室外罩(302)上设置有排气孔(303);所述固定座(301)内设置有进/回水管(304),连通至剪切室外罩(302)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结构—土体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界面环剪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203)为透水石;所述转动盘(201)上还设置有排水孔(2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结构—土体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界面环剪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剪切盒包括透明的中心圆柱(205)和套装在中心圆柱(205)外周的透明的圆环套筒(206);土体试样(500)置于中心圆柱(205)与圆环套筒(206)的环状间隙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水下结构—土体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界面环剪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系统包括位于剪切室外罩(302)内的内窥放大镜(401)和位于剪切室外罩(302)外的电子显微镜(402);所述内窥放大镜(401)用于观察环状压盘结构(105)与土体试样(500)连接界面处的土体颗粒在剪切过程中的运动;所述电子显微镜(402)用于监测环状压盘结构(105)与土体试样(500)连接界面处的界面水带形成并测定其厚度的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结构—土体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界面环剪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压力杆(104)上设置有扭矩传感器(106)和竖向位移传感器(107)。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结构—土体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界面环剪仪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打开排气口(303),从进/回水管(304)向剪切室注入水;直至排气口(303)中有水溢出时,关闭排气口(303);直至剪切室的水压达到预设压力,关闭进/回水管(304);预设压力可模拟不同水深的水压; 步骤2、通过竖向升降加压系统将环状压盘结构(105)与土体试样(500)接触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固结; 步骤3、通过竖向升降加压系统向环状压盘结构(105)施加竖向的往复载荷,环状压盘结构(105)产生竖向的往复位移;通过所述环向转动系统向土体试样(500)施加剪切力,并使其往复转动; 步骤4、利用扭矩传感器(106)实时测定的扭矩推算出环状压盘结构(105)与土体试样(500)的接触界面剪切应力τ = M /A,其中M为扭矩传感器测得的接触界面所受到的扭矩,A为接触界面面积;当竖向位移传感器(107)测定环状压盘结构(105)产生竖直向上位移,环状压盘结构(105)与土体试样(500)分离,则扭矩传感器测得的接触界面的扭矩为0; 步骤5、通过内窥放大镜(401)动态观察环状压盘结构(105)与土体试样(500)接触界面处的土体颗粒在剪切过程中的运动; 步骤6、当环状压盘结构(105)与土体试样(500)分离,环状压盘结构(105)与土体试样(500)之间形成界面水带;电子显微镜(402)在视域内测定界面水带的形成及其厚度的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结构—土体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界面环剪仪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的界面水带厚度测量步骤如下: 步骤6.1、在剪切试验过程中提取各个试验阶段的界面图像,并保存; 步骤6.2、在使用显微镜测量功能之前,选用一个或多个放大倍率进行对应校准;校准时,对同一个实际值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步骤6.3、在测量软件中打开步骤6.1保存的界面图像;选择步骤6.2校准对应的放大倍率,输入对应放大倍率下的校准值,进行水带厚度的测量。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