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基于显示触发装置的电动钢轨探伤车、显示触发装置
专利名称: 基于显示触发装置的电动钢轨探伤车、显示触发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显示触发装置的电动钢轨探伤车,包括电动钢轨探伤车本体、接触导体、压力调节装置、限位装置、导线;两组压力调节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动钢轨探伤车本体的两端,所述限位装置用以限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与所述接触导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力调节装置下压运动能调节所述接触导体与对应的钢轨之间的贴合程度;所述导线布线在所述电动钢轨探伤车本体上,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接触导体电性连接。本发明还公开显示触发装置。本发明具有方便总控室调度以及监测钢轨上所有作业车辆的实时位置和动态,降低劳力以及成本消耗的优点。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合肥超科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章罕;张权;姜伟;郭远建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20: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17:00:00+0805
申请号: CN201911327159.3
公开号: CN111016960A
代理机构: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亚洲
分类号: B61K9/10;B;B61;B61K;B61K9;B61K9/10
申请人地址: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天达路71号华亿科学园D2栋5楼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显示触发装置的电动钢轨探伤车,包括电动钢轨探伤车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触导体、压力调节装置、限位装置、导线; 两组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动钢轨探伤车本体的两端;所述限位装置用以限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与所述接触导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力调节装置下压运动能调节所述接触导体与对应的钢轨之间的贴合程度;所述导线布线在所述电动钢轨探伤车本体上,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接触导体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显示触发装置的电动钢轨探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升降件、导向套、弹性件;所述升降杆能沿着所述导向套的导向方向上下移动;在所述升降杆与所述接触导体之间支撑有所述弹性件,所述升降杆下降运动能致使所述弹性件收缩;所述导向套紧固在所述电动钢轨探伤车本体上;所述限位装置用以限定所述升降件与所述接触导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显示触发装置的电动钢轨探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包括螺纹杆、压力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所述压力杆的顶部连接,所述导向套与所述螺纹杆螺纹配合;所述压力杆与所述接触导体之间支撑有所述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显示触发装置的电动钢轨探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向所述压力杆方向延伸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端面成圆弧面且与所述压力杆的外周面贴合;所述接触导体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显示触发装置的电动钢轨探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压力杆为上下导通的中空结构,在所述压力杆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压力杆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接触导体安装在所述固定架的底部,所述导向杆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导向杆的顶部伸入至所述压力杆中;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杆的外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显示触发装置的电动钢轨探伤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力杆的顶端盖合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螺纹杆能伸入至所述导向孔中,在所述盖板的侧面开设口盖板螺纹孔,盖板螺栓与所述盖板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盖板螺栓的螺栓杆端向所述螺纹杆方向转动,能致使所述盖板螺栓的螺栓杆端与所述螺纹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显示触发装置的电动钢轨探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上还套设有上限位螺母、下限位螺母;所述上限位螺母、下限位螺母分别位于所述导向套的上下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显示触发装置的电动钢轨探伤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锁止件,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顶部在竖直方向枢转连接;所述锁止件安装在所述枢转连接出,用以紧固所述手柄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显示触发装置的电动钢轨探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包括螺母;在所述手柄中与所述压力调节装置枢转连接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均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在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顶部伸入至所述限位槽中能致使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相对应;螺栓的螺纹杆部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孔,所述螺母套设在所述螺栓的螺纹杆部上;向所述限位槽的方向转动所述螺母能致使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的头部分别贴合在所述限位槽其两侧的外部。 10.一种显示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导体、压力调节装置、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以限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与所述接触导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力调节装置下压运动能调节所述接触导体与对应的钢轨之间的贴合程度。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