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大底板抗浮的后置式薄壁钢管泄水装置及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用于大底板抗浮的后置式薄壁钢管泄水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底板抗浮的后置式薄壁钢管泄水装置及方法,其通过采用一钢管、底部封板以及滤网,钢管的上端穿位于底板内,钢管的下部穿经垫板伸入位于垫板下方的坑槽内,坑槽内设有透水填料,钢管上伸入坑槽的管段的外侧设有滤网,钢管上伸入坑槽的管段上开设若干孔洞,钢管上伸入坑槽的管段的底部设有底部封板,钢管的顶部位于底板的上表面的下方,底板上预留凹槽,底板上设有用于封住凹槽的盖板,盖板上开设于用于放置排水泵的泵管的通孔,通孔能覆盖钢管。垫层下方地下水可以依次经过坑槽、滤网流入钢管内,因此,钢管所需的长度比在基坑降水阶段增设真空管井的长度短很多,从而,在满足抗浮要求的前提下,节约了成本。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卢良志;陆秋平;冯德亮;周吉;方思倩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23: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21:00:00+0805
申请号: CN201911333185.7
公开号: CN111042212A
分类号: E02D31/12;E02D31/02;E02D19/10;E;E02;E02D;E02D31;E02D19;E02D31/12;E02D31/02;E02D19/10
申请人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山路33号17楼C座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大底板抗浮的后置式薄壁钢管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钢管、底部封板以及滤网,所述钢管的上端穿位于底板内,所述钢管的下部穿经垫板伸入位于垫板下方的坑槽内,所述坑槽内设有透水填料,所述钢管上伸入坑槽的管段的外侧设有所述滤网,所述钢管上伸入坑槽的管段上开设若干孔洞,所述钢管上伸入坑槽的管段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封板,所述钢管的顶部位于底板的上表面的下方,所述底板上预留凹槽,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封住凹槽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于通孔,所述通孔能够覆盖所述钢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底板抗浮的后置式薄壁钢管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止水钢板,所述第一止水钢板设置于所述钢管上位于底板的管段的外侧,所述第一止水钢板呈环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底板抗浮的后置式薄壁钢管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止水钢板,所述第二止水钢板设置于所述钢管上位于底板内的管段的内侧,所述第一止水钢板呈环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大底板抗浮的后置式薄壁钢管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直径为150~250mm,所述第一止水钢板的宽度为100~200mm,所述第一止水钢板的宽度为25~75mm,所述孔洞的直径为15~25mm,所述第二止水钢板位于所述第一止水钢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止水钢板距离钢管的底部有150~250mm,所述第二止水钢板距离钢管的底部有80~12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底板抗浮的后置式薄壁钢管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泵,排水泵的泵管经过盖板上的通孔伸入所述钢管上伸入坑槽的管段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底板抗浮的后置式薄壁钢管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顶部与底板的上表面之间距离小于等于10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底板抗浮的后置式薄壁钢管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上伸入坑槽的管段至少为250~350mm。 8.一种用于大底板抗浮的后置式薄壁钢管泄水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土层开挖到垫层时,安装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大底板抗浮的后置式薄壁钢管泄水装置; 步骤2,将排水泵的泵管从盖板的通孔伸入钢管内,泵吸排水; 步骤3,在结构施工满足设计的抗浮要求后,对钢管进行封堵,并对底板进行修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大底板抗浮的后置式薄壁钢管泄水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 步骤11,在土方开挖之前,将底部封板固定于钢管的底部,将第一止水钢板设置于钢管的外侧,将第二止水钢板设置于钢管的内侧,所述第二止水钢板位于第一止水钢板的上方,在钢管上伸入坑槽的管段开设若干孔洞,并在钢管上伸入坑槽的管段外侧绑扎好一圈滤网; 步骤12,待土方开挖到垫层时,定下钢管的设置位置,按照1:1的坡度向垫层下方人工开挖出坑槽作,坑槽的底部长度、宽度均不大于800mm,深度不小于450mm; 步骤13,向坑槽内回填粗砂和/或碎石,并安放好安装有底部封板和第一止水钢板的钢管,确保钢管埋入坑槽的长度至少为250mm; 步骤14,在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预留一600mm*600mm*150mm的凹槽,同时做好底板钢筋的搭接处理。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大底板抗浮的后置式薄壁钢管泄水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 步骤31,在结构施工满足设计的抗浮要求后,移除盖板,并采用底板同标号抗渗微膨胀素混凝土浇筑填实钢管,填实高度距离钢管顶部10~30mm; 步骤32,在钢管内部采用顶部封板满焊封堵,所述顶部封板位于钢管内的混凝土的上方; 步骤33,底板上预留的凹槽采用底板同标号抗渗微膨胀混凝土二次浇注。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