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制备工艺
专利名称: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制备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制备工艺,该楼板制备工艺采用如下预制叠合楼板制备装置,该预制叠合楼板制备装置包括底板、楼板模框、电动滑块组、工作台、下料装置、振动机构和抚平机构;所述的下料装置包括水泥槽、开口推杆、落料管道、开口机构;采用上诉预制叠合楼板制备装置的楼板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骨架放置;S2、水泥落料;S3、水泥振荡;S4、表面抚平。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的预制叠合楼板生产机器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混凝铺撒不均匀,导致产出的预制楼板的次品率较高和现有的与预制楼板制备机器振导过程振捣效果不佳影响预制楼板的强度等问题。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王国超
发明人: 王国超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00: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21:00:00+0805
申请号: CN201911393731.6
公开号: CN111037708A
代理机构: 北京富天文博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寿椿
分类号: B28B1/093;B28B1/29;B28B23/02;E04B5/17;B;E;B28;E04;B28B;E04B;B28B1;B28B23;E04B5;B28B1/093;B28B1/29;B28B23/02;E04B5/17
申请人地址: 310016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158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主权项: 1.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制备工艺,该楼板制备工艺采用如下预制叠合楼板制备装置,该预制叠合楼板制备装置包括底板(1)、楼板模框(2)、电动滑块组(3)、工作台(4)、下料装置(5)、振动机构(6)和抚平机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板模框(2)安装在底板(1)的顶端中部上,电动滑块组(3)对称布置在楼板模框(2)的上方前后两侧,电动滑块组(3)的两端通过支架安装在底板(1)的顶端上,工作台(4)位于电动滑块组(3)的右端下侧,工作台(4)的顶端中部安装在电动滑块组(3)的右端底面上,下料装置(5)位于工作台(4)的左端上侧,下料装置(5)安装在工作台(4)的顶端左侧上,振动机构(6)位于下料装置(5)的右方,振动机构(6)安装在工作台(4)的中部上,振动机构(6)的右侧设置有抚平机构(7),抚平机构(7)安装在工作台(4)的右侧底面上; 所述的下料装置(5)包括水泥槽(51)、开口推杆(52)、落料管道(53)、开口机构(54),水泥槽(51)位于水泥槽(51)的左端上方,工作台(4)对应钢筋骨架杆之间的位置均匀开设有落料口,水泥槽(51)的底部通过落料管道(53)与工作台(4)相连接,落料管道(53)的底部安装在工作台(4)的落料口上,开口机构(54)位于水泥槽(51)的下侧,开口机构(54)安装在工作台(4)的左侧上,开口推杆(52)对称布置在开口机构(54)的上方左右两侧,开口推杆(52)的上端通过耳座安装在水泥槽(51)的外壁上; 该楼板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骨架放置:首先在楼板模框(2)内涂抹上隔离剂,然后将预制叠合楼板的钢筋骨架放置固定在楼板模框(2)内,之后通过电动滑块组(3)将工作台(4)移动至楼板模框(2)的右侧,将水泥槽(51)内装满水泥浆液; S2、水泥落料:完成骨架固定后,通过电动滑块组(3)带动工作台(4)向左侧间歇移动,之后通过开口推杆(52)进行间歇下压,使得开口机构(54)进行间歇开口,进而使得收水泥槽(51)内的水泥通过落料管道(53)均匀铺撒在楼板模框(2)内; S3、水泥振荡:完成水泥落料后,通过振动机构(6)对楼板模框(2)内的水泥进行振动,使得振动机构(6)下端对水泥进行捣固,可以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以提高其强度; S4、表面抚平:完成水泥振荡后,通过抚平机构(7)对预制叠合楼板的顶端水泥表面进行抚平,保证楼板表面的平整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机构(54)包括下压板(541)、顶升弹簧(542)、升降杆(543)、翻转板(544)、开口销轴(545)、固定挡板(546)、连接块(547)、转动条(548)、转动销杆(549),下压板(541)设置于水泥槽(51)与工作台(4)之间,下压板(541)对应落料管道(53)的位置设置有开口,落料管道(53)由落料管道(53)的开口穿出,开口的尺寸略大于落料管道(53)尺寸,下压板(541)的每个开口下方前后两侧均等距安装有顶升弹簧(542),下压板(541)通过顶升弹簧(542)与工作台(4)相连接,顶升弹簧(542)的底部安装在工作台(4)顶面上,顶升弹簧(542)的顶部安装在下压板(541)的底面上,每个落料管道(53)的下方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固定挡板(546),固定挡板(546)安装在工作台(4)的底面上,翻转板(544)对称布置在落料管道(53)的下方前后两侧,翻转板(544)呈倾斜布置,翻转板(544)的顶部通过开口销轴(545)安装在工作台(4)的底面上,翻转板(544)与固定挡板(546)之间围成一个倒梯形下料口(a),每相邻两个倒梯形下料口(a)之间均设置有升降杆(543),两端的倒梯形下料口(a)的外侧也只设置有升降杆(543),升降杆(543)的顶端安装在下压板(541)的底面上,升降杆(543)的中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工作台(4),升降杆(543)的下端处于倒梯形下料口(a)的中部高度,升降杆(543)的下端安装有连接块(547),连接块(547)的两侧均水平布置有转动条(548),转动条(548)的内端通过铰链安装在连接块(547)上,转动条(548)的外端通过转动销杆(549)安装在翻转板(544)的中部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板(544)的下端为齿状结构,每组两个翻转板(544)之间通过齿状结构咬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机构(6)包括振动安装板(61)、回升弹簧(62)、振动棒(63)、转动杆(64)、凸轮(65)、转动电机(66)、振动支架(67),工作台(4)的中部对应落料管道(53)的位置开设有振动口,振动安装板(61)位于工作台(4)的振动口的上方,振动安装板(61)的下方对应振动口设置有振动棒(63),振动棒(63)的顶部安装在振动安装板(61)的底面上,振动棒(63)的下端穿过振动口,振动棒(63)的上端套装有回升弹簧(62),回升弹簧(62)的上端安装在振动安装板(61)的底面上,回升弹簧(62)的底部安装在工作台(4)上,转动杆(64)位于振动安装板(61)上方,转动杆(64)的两端对称安装有凸轮(65),凸轮(65)的底部贴合在振动安装板(61)的顶面上,转动杆(64)的两端通过振动支架(67)安装在工作台(4)的顶面上,转动电机(66)位于转动杆(64)的后侧,转动电机(66)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工作台(4)上,转动电机(66)的输出轴穿过振动支架(67)与转动杆(64)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抚平机构(7)包括调节螺栓(71)、抚平板(72)、辊筒(73),抚平板(72)位于工作台(4)的右侧下端,抚平板(72)通过调节螺栓(71)与工作台(4)相连接,抚平板(72)的右侧底面均匀安装有辊筒(7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抚平板(72)的左端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坡形结构板。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