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包括铁路功能区和一体化开发区两个区域,铁路功能区由下至上设置的地下三层铁路站台层、地下二层铁路出站厅、地下二层小汽车停车场、地下二层出租车上客区、地下一层铁路候车厅,地下一层铁路商业区以及地上轻型结构共同组成;通过铁路出站厅两侧城市通廊以及下沉广场,实现与地铁换乘厅、地铁出站厅便捷进行连通;候车厅的层顶为地上轻型结构,通过地上轻型结构及玻璃幕墙实现将自然光引入候车厅;在铁路出站厅、候车厅设采光中厅将自然光引入站台层。本实用新型在轨行区正上方的一体化开发,可以利用地下车站既有空间上方土地,减少物业开发新占地面积,提高开发区域的土地利用率。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利剑;高伟君;李锋;方恒堃;张亚琼;鲍凯;贾龙飞;白智强;郎静;朱云飞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11-1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0-09-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22000625.9 |
公开号: |
CN211395746U |
代理机构: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陈宪忠 |
分类号: |
E02D29/045;E;E02;E02D;E02D29;E02D29/045 |
申请人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 |
主权项: |
1.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区域,分别为铁路功能区(4)和一体化开发区(7),所述铁路功能区(4)包括依次由下至上设置的地下三层铁路站台层(3)、地下二层铁路出站厅(2)、地下二层小汽车停车场(14)、地下二层出租车上客区(15)、地下一层铁路候车厅(1),地下一层铁路商业区(6)以及地上轻型结构(10);所述铁路出站厅(2)两侧设置城市通廊(11)以及下沉广场(18),所述铁路出站厅(2)北侧与地铁换乘厅(12)、地铁出站厅(13)相互连通; 所述铁路出站厅(2)设置6处采光中厅(5);所述铁路出站厅(2)、地铁出站厅(13)与所述小汽车停车场(14)、出租车上客区(15)、公交枢纽(16)以及城市用地通过所述下沉广场(18)、城市通廊(11)连通; 所述铁路站台层(3)通过进站楼扶梯(9)与所述铁路候车厅(1)连通,所述铁路站台层(3)通过出站楼扶梯(8)与铁路出站厅(2)连通,所述铁路出站厅(2)与所述铁路候车厅(1)及铁路商业区(6)通过楼扶梯(20)连通,所述地上轻型结构(10)为所述铁路候车厅(1)的屋顶,所述地上轻型结构(10)呈弧形由一侧向另一侧伸出、遮挡所述铁路候车厅(1)和部分所述下沉广场(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开发区(7)通过设置在所述铁路功能区(4)的多根结构柱(17)支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候车厅(1)通过换乘楼扶梯(21)与所述地铁换乘厅(12)、地铁出站厅(13)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轻型结构(10)及玻璃幕墙(19)将自然光引入所述铁路候车厅(1),所述铁路候车厅(1)、铁路出站厅(2)、所述铁路站台层(3)层顶部设置多个所述采光中厅(5),自然光可透过所述采光中厅(5)照射在所述铁路出站厅(2)内及所述铁路站台层(3)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通廊(11)及所述下沉广场(18)设置所述小汽车停车场(14)、出租车上客区(15)、公交枢纽(16)P+R停车场与所述铁路出站厅(2)、地铁出站厅(13)以及所述城市用地直接连通。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