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钢桁架节点刚性次应力及正交异性桥面板计算方法分析
论文题名: 钢桁架节点刚性次应力及正交异性桥面板计算方法分析
关键词: 刚性次应力;正交异性钢桥面板;P-E法;等效格子梁法;有限元法;钢桁架节点;桁架桥
摘要: 在桁架结构中,由于节点连接刚性以及节点板等可以导致次应力的产生,通过简单结构模型和全桥模型,对于由节点刚性所产生的次应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进行了讨论。对桁架桥中靠近支座处由于次应力过大的杆件需要进行截面复核。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是由纵、横加劲肋和盖板组成并共同承受荷载的桥面结构。该结构最早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德国,后来被很多国家广泛应用。目前己成为世界上大、中跨度钢桥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桥面结构形式。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受力复杂,我国公路桥涵钢结构设计规范未见计算规定及公式。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受力分析通常可归结为以下三个基本受力结构体系:作为主梁截面的一部分承受车辆运营荷载(第一结构体系);由纵横向加劲肋组成桥面结构,承受车辆轮轴荷载(第二结构体系);支承在纵横加劲肋上的钢盖板直接承受车辆轮载(第三结构体系)。传统的简化计算方法是把三个结构体系分别加以计算并进行应力叠加。 正交异性板钢桥面系第二体系应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P-E法、等效格子梁法和有限元法等。在第二体系应力计算中,传统的简化解析法与采用现代计算机模拟的有限元法之间比较的问题被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P-E法和等效格子梁法都是简化的解析法,都采用了一定的计算假定,而且对结构的边界条件有一定的要求,计算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尤其是按支点最不利方式加载。而有限元法能较准确、有效地模拟实际结构,计算结果比较完整,有限元法是第二体系计算方法的发展趋势。但采用有限元法计算第二体系应力时中包含了一部分的第三体系应力。这就说明在现行的钢桥面系体系的划分中,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为了能让有限元法更好的应用,更好的与疲劳评估体系相结合,本论文提出了适合有限元法的钢桥面系体系划分的方法。
作者: 严辉均
专业: 工程力学
导师: 何沛祥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年度: 200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