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岩体陡倾非贯通微裂隙的微生物连续分层矿化修复方法 |
摘要: |
岩体陡倾非贯通微裂隙的微生物连续分层矿化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岩体陡倾裂隙的表面进行封堵,同时在裂隙底部埋入金属棒,在裂隙顶部预留两个未封堵的开口;注入胶结液直至注满;注入培养好的细菌溶液直至注满;在容器中注入胶结液,在微孔滤膜的作用下,胶结液中的钙离子和尿素通过扩散作用扩散到裂隙内部,对裂隙内部的钙离子和尿素进行连续补充;通入电压,金属棒接负极,溶液接正极,通电一段时间;在完成通电以后,通过针头向裂隙补充裂隙菌液和尿素混合液;通电和混合液的补充每隔6‑48h进行一次,直至裂隙完全修复。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方法具有经济、高效率、高填充率和高桥接率以及矿化产物能够均匀地进行分布的优点。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南京大学 |
发明人: |
泮晓华;唐朝生;施斌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2-01-2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2-03-18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210091491.X |
公开号: |
CN114197436A |
代理机构: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振华 |
分类号: |
E02D3/00;E02D3/12;E;E02;E02D;E02D3;E02D3/00;E02D3/12 |
申请人地址: |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
主权项: |
1.岩体陡倾非贯通微裂隙的微生物连续分层矿化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①对岩体陡倾裂隙的表面进行封堵,同时在裂隙底部埋入金属棒,在裂隙顶部预留两个未封堵的开口,一个为溶液注入口A,一个为排出口B,溶液注入口A在下,排出口B在上,在溶液注入口A底下埋入针筒的针头并保持封闭状态; ②配置胶结液溶液,胶结液由等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和尿素溶液组成;随后,通过溶液注入口A注入胶结液直至注满,记录注入的胶结液的体积;然后,通过预埋的针头抽取掉10%-50%的胶结液; ③培养细菌溶液,随后通过溶液注入口A注入培养好的细菌溶液直至注满,并静置反应一段时间,细菌溶液能够与胶结液溶液发生矿化反应; ④在静置反应的过程中,在顶部两个预留的开口处分别依次安装两张微孔滤膜和两根塑料管;微孔滤膜的过滤孔径小于1μm,通过黏贴材料固定在开口处并保持裂隙仍然通畅;而两根塑料管一端各自固定在两张微孔滤膜上,另外一端分别与与容器A和容器B相连通; ⑤静置反应一段时间后,在容器A中注入胶结液,胶结液通过塑料管、溶液注入口A和裂隙相连通,在微孔滤膜的作用下,胶结液中的钙离子和尿素通过扩散作用扩散到裂隙内部,对裂隙内部的钙离子和尿素进行连续补充; ⑥在容器A中的胶结液与裂隙联通以后,将裂隙底部预埋的金属板和容器中的溶液中通入电压,金属棒接负极,溶液接正极,通电一段时间;同时,通过向容器A加压,加速胶结液从溶液注入口A流入裂隙,部分反应后废液从排出口B流回容器B; ⑦在完成通电以后,通过针头向裂隙补充裂隙体积10-50%的菌液和尿素混合液; ⑧步骤⑥和⑦每隔6-48h进行一次,直至裂隙完全修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体陡倾非贯通微裂隙的微生物连续分层矿化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针头向裂隙补充的菌液和尿素混合液,在注入之前根据需求先进行预水解0-6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体陡倾非贯通微裂隙的微生物连续分层矿化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裂隙顶部预留单个开口的长度为裂隙高度的5-10%,且不小于1cm、不大于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体陡倾非贯通微裂隙的微生物连续分层矿化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结液中氯化钙溶液和尿素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1-3mol/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体陡倾非贯通微裂隙的微生物连续分层矿化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溶液中的细菌使用脲酶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岩体陡倾非贯通微裂隙的微生物连续分层矿化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脲酶菌的细菌浓度OD600值在0.5-2.5范围内,活性值在1-20μmol尿素/mL/min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体陡倾非贯通微裂隙的微生物连续分层矿化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入电压的范围为5-24V,通电时间10-3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体陡倾非贯通微裂隙的微生物连续分层矿化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体积为裂隙体积50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体陡倾非贯通微裂隙的微生物连续分层矿化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管为宽扁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体陡倾非贯通微裂隙的微生物连续分层矿化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静置反应的时间为6-12h。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