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沉井定位系统及沉井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申请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井定位系统及沉井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沉井的目标区域开挖基坑;向所述基坑下放沉井基础直至其落位到所述目标区域;在所述基坑内建造防护基础。本发明在沉井前在目标区域开挖基坑,并在沉井着床后及时抛填碎石修筑防护基础,不仅起到了防护河床作用而且取代了沉井过程中需要不断取土下沉的步骤,在节约工期、降低施工风险、减少施工投入等方面具备极大优势。本发明优化了定位系统拉缆体系,充分利用巨型沉井自身能产生较大复原力矩特性,采用单层拉缆体系代替常规上下双层拉缆体系,使得定位系统拉缆体系所需拉缆数量减少一半。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高双剑;邓玉平;许佳平;宋小三;于祥君;赵小静;刘润泽;何加江;梁伟;徐启利;樊世新;郑光;刘志燕;李石林;冯健翔;臧超;张旭光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1-11-1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2-03-2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111334863.9 |
公开号: |
CN114215094A |
代理机构: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伟 |
分类号: |
E02D27/18;E02D23/00;E;E02;E02D;E02D27;E02D23;E02D27/18;E02D23/00 |
申请人地址: |
43005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汉阳大道38号 |
主权项: |
1.一种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沉井的目标区域开挖基坑(3); 向所述基坑(3)下放沉井基础(1)直至其落位到所述目标区域; 在所述基坑(3)内建造防护基础(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基坑(3)下放沉井基础(1)直至其准确落位到所述目标区域,包括: 向所述基坑(3)下放沉井基础(1)直至所述沉井基础(1)的底口与所述基坑(3)底面平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基坑(3)内建造防护基础(11),包括: 向所述沉井基础(1)的底口外侧填充碎石,并在所述基坑内形成所述防护基础(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沉井的目标区域开挖基坑(3),包括: 在所述目标区域的左右两侧定位抛锚抓力锚(8),所述抓力锚(8)的抓重比大于1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目标区域的两侧定位抛锚抓力锚(8),在所述在沉井的目标区域开挖基坑(3)之前;或者, 所述在所述目标区域的两侧定位抛锚抓力锚(8),在所述在沉井的目标区域开挖基坑(3)之后。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析所述沉井基础(1)的位移状态参数; 若所述沉井基础(1)的沉井偏差、倾斜度和平面扭转角满足第一指标,则采用单层拉缆连接所述沉井基础(1)与所述抓力锚(8);若所述沉井基础(1)的沉井偏差、倾斜度和平面扭转角不满足所述第一指标,则采用双层拉缆连接所述沉井基础(1)与所述抓力锚(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所述沉井基础(1)的位移状态参数,包括: 计算所述沉井基础(1)在初定位阶段、精定位阶段、沉井下沉阶段以及着床阶段时的沉井偏差、倾斜度以及平面扭转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标包括: 在所述初定位阶段和着床阶段,所处沉井基础(1)的沉井偏差小于100cm,所处沉井基础(1)倾斜度均小于1/150、所处沉井基础(1)平面扭转角均小于1°; 在所述精定位阶段和沉井下沉阶段,所处沉井基础(1)的沉井偏差均小于30cm,所处沉井基础(1)的倾斜度均小于1/150,所处沉井基础(1)的平面扭转角均小于1°。 9.一种沉井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坑(3),其内设有沉井基础(1); 防护基础(11),其设置在所述基坑(3)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井基础(1)的底口与所述基坑(3)底面平齐。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