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
专利名称: 一种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包括雨水管口、污水管口、过滤机构和排污机构;过滤机构包括雨水篮、挡板和开合组件,挡板设于雨水口的任意一个侧壁上,雨水篮可拆卸地设置于挡板上,开合组件设置于雨水篮上,当开合组件关闭时,开合组件位于雨水管口的下方;排污机构包括初期雨水池、闸门以及升降组件,初期雨水池设置于升降组件上,初期雨水池上开设有排污口和闸门。升降组件控制雨水口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状态,开合组件打开;第二状态,开合组件关闭,排污口与污水管口对齐。开合组件打开,道路初期雨水径流进入初期雨水池,当初期雨水池蓄满,开合组件关闭,雨水经开合组件导流至雨水管口,实现分流。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湖南;43
申请人: 中国盐业总公司盐业地质勘查大队
发明人: 李亚昊;周志刚;刘腊生;李雅萍;胡良宇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22-01-29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2-03-1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2210112856.2
公开号: CN114197621A
代理机构: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张珍珍
分类号: E03F5/04;E03F5/06;E03F5/14;E03F5/10;E03F7/02;E;E03;E03F;E03F5;E03F7;E03F5/04;E03F5/06;E03F5/14;E03F5/10;E03F7/02
申请人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体院路4号
主权项: 1.一种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包括雨水管口(1)、污水管口(2)、过滤机构以及排污机构;所述雨水管口(1)和所述污水管口(2)均设置于雨水口(100)的第一侧壁上,所述雨水管口(1)位于所述污水管口(2)的上方;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雨水篮(31)、挡板(32)以及开合组件,所述挡板(32)设置于雨水口(100)的任意一个侧壁上,所述雨水篮(31)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挡板(32)上,所述开合组件设置于所述雨水篮(31)上,当所述开合组件关闭时,所述开合组件位于所述雨水管口(1)的下方; 所述排污机构包括初期雨水池(41)、闸门(42)以及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雨水口(100)的底板上,所述初期雨水池(41)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上,所述初期雨水池(41)上开设有排污口(44),所述闸门(42)设置于所述排污口(44)处; 所述升降组件能够控制所述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开合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排污口(44)位于所述污水管口(2)的上方;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开合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排污口(44)与所述污水管口(2)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篮(31)包括桶体(311)、过滤隔板(312)以及手提杆(313); 所述桶体(311)为两端开口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所述桶体(311)竖直设置于雨水口(100)中,所述桶体(311)开口朝上,所述桶体(311)的下端抵接于所述挡板(32)上;所述手提杆(313)与所述桶体(311)的上端连接; 所述过滤隔板(312)水平设置于所述桶体(311)内,所述过滤隔板(312)与所述桶体(31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过滤隔板(312)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初期雨水池(41)上; 所述开合组件设置于所述桶体(311)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上盖(331)和第二上盖(332); 所述第一上盖(331)的第一侧边与所述桶体(311)的上端的第一侧边铰接,所述第二上盖(332)的第一侧边与所述桶体(311)的上端的第二侧边铰接,所述桶体(311)的上端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上盖(331)和所述第二上盖(332)均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上盖(331)和所述第二上盖(332)均沿水平面向上倾斜第一设定角度;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上盖(331)和所述第二上盖(332)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上盖(331)和所述第二上盖(332)均抵接于所述桶体(311)的上端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一上盖(331)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上盖(332)的第二侧边相互抵接,所述第一上盖(331)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所述第二上盖(332)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杆(333)和第二支撑杆(334); 所述第一支撑杆(33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334)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过滤隔板(312)的对称中心铰接; 所述第一上盖(33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335),所述第二上盖(332)上设置有第二滑槽(336);所述第一滑槽(335)位于所述第一上盖(331)的中轴线上,所述第一滑槽(335)垂直于所述第一上盖(331)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滑槽(336)位于所述第二上盖(332)的中轴线上,所述第二滑槽(336)垂直于所述第二上盖(332)的第一侧边; 所述第一支撑杆(33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槽(33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3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槽(336)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篮(31)还包括第一导雨板和第二导雨板; 所述第一导雨板和所述第二导雨板均包括直板(337)和斜板(338),所述直板(337)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导雨板和所述第二导雨板的直板(337)分别与所述桶体(311)的上端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手提杆(313)与所述直板(337)连接; 所述斜板(338)设置于所述直板(337)上,所述斜板(338)沿水平面向下倾斜第二设定角度;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上盖(331)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导雨板的所述斜板(338)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第二上盖(332)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导雨板的所述斜板(338)的下表面抵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311)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板(314),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过滤隔板(312)抵接于所述限位板(314)上。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机构还包括齿轮轴(45)、齿条(46)以及拉绳(47); 所述齿轮轴(45)水平设置于所述初期雨水池(41)内,所述齿轮轴(45)的两端均通过阻尼轴承分别与所述初期雨水池(41)的一组相对的侧壁一一对应转动连接; 所述齿条(46)与所述雨水篮(31)连接,所述齿条(46)竖直设置,所述齿条(46)能够与所述齿轮轴(45)啮合; 所述拉绳(47)的一端与所述齿轮轴(45)连接,所述拉绳(47)的另一端与所述闸门(42)连接。 8.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板(431)、第二升降板(432)、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滑槽(433)和第四滑槽(434); 所述第三滑槽(433)和所述第四滑槽(434)均水平设置于雨水口(100)的底板上,所述第三滑槽(433)内设置有第一滑杆(435),所述第四滑槽(434)内设置有第二滑杆(436),所述第一滑杆(435)和所述第二滑杆(436)均与雨水口(100)的第一侧壁垂直; 所述第一升降板(431)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滑杆(43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板(432)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滑杆(436)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升降板(431)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板(431)以所述第一滑杆(435)为轴心旋转的同时沿所述第三滑槽(433)滑动;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升降板(43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升降板(432)以所述第二滑杆(436)为轴心旋转的同时沿所述第四滑槽(434)滑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升降板(431)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升降板(432)的第二侧边相互抵接,且均抵接于所述初期雨水池(41)的底板上,所述第一升降板(431)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所述第二升降板(432)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升降板(431)和所述第二升降板(432)均水平设置于所述初期雨水池(41)的底板与雨水口(100)的底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均包括支架(481)、定滑轮(482)、动滑轮(483)、配重块(484)以及牵引绳(485);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所述支架(481)分别与雨水口(100)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一一对应连接,雨水口(100)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为一组相对的侧壁,且雨水口(100)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均与雨水口(100)的第一侧壁垂直连接; 所述定滑轮(482)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481)上,所述定滑轮(482)的转轴垂直于雨水口(100)的第一侧壁; 所述牵引绳(485)的一端与所述支架(481)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所述牵引绳(48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板(431)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所述牵引绳(48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板(432)连接; 所述牵引绳(485)绕设在所述动滑轮(483)和所述定滑轮(482)上,所述配重块(484)与所述动滑轮(483)的转轴连接。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