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双隧道共线出渣系统 |
摘要: |
本申请提出一种双隧道共线出渣系统,包括:两条连续皮带机,两条所述连续皮带机分别设置在两个隧道中,用于接收所述隧道盾构施工中的渣土,并对所述渣土进行输送;两个转载皮带机,两个所述转载皮带机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续皮带机;垂直皮带机,所述垂直皮带机包括上水平段、下水平段和连接上水平段与下水平段的竖直倾斜段,所述下水平段位于所述工作井中,所述下水平段连接两个所述转载皮带机。通过在两个同时施工的隧道中设置连续皮带机将渣土输送至洞口处,然后转运至两个转载皮带机,再通过两个转载皮带机将渣土转运至同一个垂直皮带机输出,实现双线共用一条垂直皮带机,在保证输送能力下,降低成本,减少占地面积。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四川;51 |
申请人: |
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龚晓林;申德芳;向毅;邢杰博;晏立忠;谢飞;梁博;陈申强;史照鹏;张轩;张强;张空军;唐文硕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1-11-1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2-03-1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111350344.1 |
公开号: |
CN114162576A |
代理机构: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单冠飞 |
分类号: |
B65G47/72;B65G45/22;B65G45/10;B65G27/10;B65G23/44;B65G15/64;B65G47/58;B65G47/18;B08B9/093;B;B65;B08;B65G;B08B;B65G47;B65G45;B65G27;B65G23;B65G15;B08B9;B65G47/72;B65G45/22;B65G45/10;B65G27/10;B65G23/44;B65G15/64;B65G47/58;B65G47/18;B08B9/093 |
申请人地址: |
610083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高科技产业园金凤凰大道666号 |
主权项: |
1.一种双隧道共线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条连续皮带机,两条所述连续皮带机分别设置在两个隧道中,用于接收所述隧道盾构施工中的渣土,并对所述渣土进行输送; 两个转载皮带机,两个所述转载皮带机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续皮带机,用于接收所述连续皮带机中的输送的渣土,两个所述转载皮带机位于两个所述隧道一端的洞口所在的工作井中; 垂直皮带机,所述垂直皮带机包括上水平段、下水平段和连接上水平段与下水平段的竖直倾斜段,所述下水平段位于所述工作井中,所述下水平段连接两个所述转载皮带机,用于接收两个所述转载皮带机上输送的渣土,以使接收的所述渣土通过所述竖直倾斜段输送至所述上水平段; 布料皮带机,所述布料皮带机连接所述垂直皮带机的上水平段,以使所述上水平段输送的渣土部分卸料至所述上水平段下方的渣坑中进行存储,部分所述渣土通过所述布料皮带机接收后输送至渣土环保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隧道共线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平段包括: 输送支架,所述输送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出料斗,所述第一出料斗位于所述上水平段的卸料端,以使所述上水平段输送的渣土通过所述第一出料斗卸料至所述渣坑中; 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排水管沿输送带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输送支架上,所述第一排水管位于所述第一出料斗上方,输送带由承载渣土的承载层皮带和卸料后回转的回转层皮带组成,所述第一排水管用于对所述上水平段卸料后回转层皮带承放过渣土的一面进行初步冲洗,初步冲洗掉的渣土通过所述第一出料斗落入所述渣坑中; 振打组件,所述振打组件位于所述上水平段的承载层皮带和回转层皮带之间,用于对初步冲洗的回转层皮带进行拍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隧道共线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渣斗,所述渣斗设置在输送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一出料斗相邻设置,所述渣斗位于所述振打组件下方,用于接收所述回转层皮带在所述振打组件拍打作用下掉落的渣土; 设置在所述输送支架上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位于所述渣斗上方,用于对拍打后的回转层皮带承放过渣土的一面进行再次冲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隧道共线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水平段卸料端的输送支架上的第二出料斗和分料器; 所述第一出料斗和第二出料斗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分料器位于所述第一出料斗和第二出料斗的一侧相连接处的上方,以使所述卸料端卸载的渣土进入所述分料器中,通过所述分料器控制进入所述第一出料斗和所述第二出料斗中的渣土的量; 所述布料皮带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料斗下方,用于接收渣土并输送至渣土环保处理系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隧道共线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皮带机包括皮带、用于储存皮带的储带仓、支撑架、回程段张紧组件、回程段防跑偏组件、承载段换向组件和承载段张紧传输组件; 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换向滚筒,所述储带仓输出的皮带一端环绕在所述第一换向滚筒上,所述皮带包括承载段皮带和回程段皮带; 所述回程段防跑偏组件包括支座和设置在支座上的防跑偏托辊,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中部下方,所述储带仓中输出的所述回程段皮带通过所述回程段防跑偏组件进行支撑限位,以防止所述回程段皮带跑偏; 所述回程段防跑偏组件限位后的所述回程段皮带连接所述回程段张紧组件,以通过所述回程段防跑偏组件对所述回程段皮带进行张紧; 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若干防跑偏托辊,用于对所述承载段皮带进行支撑限位,以防止所述承载段皮带跑偏; 所述承载段换向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以通过所述承载段换向组件对所述承载段皮带换向实现所述承载段皮带上的渣土卸料; 所述承载段皮带经过所述承载段换向组件换向后连接至所述承载段张紧传输组件进行张紧传输,张紧后的所述承载段皮带连接至所述储带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隧道共线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程段张紧组件包括张紧支架和设置在所述张紧支架上的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 所述张紧支架位于所述支撑架中部下方; 所述回程段皮带依次缠绕所述第一张紧辊和所述第二张紧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隧道共线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段换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一端的第二换向滚筒,所述第二换向滚筒和所述第一换向滚筒分布在所述支撑架的两端,所述承载段皮带缠绕所述第二换向滚筒过程中使得所述承载段皮带上的渣土卸料; 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三换向滚筒,所述第三换向滚筒位于所述第二换向滚筒的下方,卸料后的所述承载段皮带缠绕所述第三换向滚筒换向。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隧道共线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段张紧传输组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两个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动力端分别连接有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承载段皮带缠绕所述第三换向滚筒换向后依次缠绕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通过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转动实现所述承载段皮带的传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隧道共线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改向组件,所述改向组件包括改向支架,所述改向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改向轮和第二改向轮,经过所述第二传动轮缠绕后的所述承载段皮带缠绕所述第一改向轮改向形成竖直向上从所述工作井下伸出至地面上的储带仓; 所述储带仓中伸出的回程段皮带竖直伸入所述工作井下后经过所述第二改向轮改向成水平方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隧道共线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带仓包括储带仓架,所述储带仓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架和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上安装有用于张紧所述移动架并使其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架的张紧装置; 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设置有改向固定座,在改向固定座上设置第三改向轮和第四改向轮,以使经过所述改向组件改向后的所述承载段皮带从所述工作井地下竖直伸出后缠绕所述第三改向轮后改向; 所述固定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储带仓架一端的固定支撑台,所述固定支撑台表面垂直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框,两个第一固定框之间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承载框,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框倾斜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框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改向滚筒; 所述移动架包括移动支撑台,所述移动支撑台上垂直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框,两个第二固定框之间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承载框,两个所述第二承载框倾斜设置,移动支撑台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改向滚筒,同时两个所述第二承载框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三改向滚筒,经过所述第三改向轮后改向后的所述承载段皮带通过储带仓架的固定架一端上方进入依次缠绕所述第三改向滚筒和第一改向滚筒,从最低端的所述第一改向滚筒环绕后伸出缠绕第二改向滚筒形成上下层叠结构后形成回程段皮带,所述回程段皮带再经所述储带仓架的固定架一端的下方伸出,伸出的所述回程段皮带缠绕所述第四改向轮后改向成竖直方向伸入所述工作井地下连接至所述改向组件。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