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隧道近接施工引起邻近既有桩基的内力和变形研究 |
关键词: | 隧道近接施工;邻近既有桩基;内力响应;变形响应;保护措施 |
摘要: | 本文利用有限差分程序,建立了三维模型,验证了一个实例(Chen),并在实例参数和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多种因素,研究了隧道近接施工所引起的单桩和群桩的内力和变形响应。在单桩方面,主要分析了桩顶竖向荷载、地层分布、双孔隧道、隧道纵坡等因素变化时桩的不同响应;同时还分析了地层损失、桩长、桩径、桩与隧道水平距离等参数变化时桩身内力和变形的不同。在群桩方面,考虑了桩长、桩与隧道水平距离、承台(高、低承台)等因素变化时桩及桩间土的响应。最后,结合隧道开挖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范围及分区,总结了保护隧道周围桩基的积极措施,并模拟分析了隔断墙的加固效果,通过变换尺寸参数,找到了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桩基保护措施,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通过本文研究,在单桩方面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桩顶荷载增大时,桩身轴力和竖向沉降有明显增大。因此,当隧道近接较大竖向荷载的桩基时应该格外注意,有必要对桩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免引起过大的附加轴力和附加沉降。 (2)隧道周围3倍洞径范围内,土层的强度对桩的内力和变形影响较大。因为隧道对软弱土层的扰动程度比对硬质土层的扰动程度大得多,这种扰动不仅表现为地层水平位移的增加,还有竖向位移的增加,水平位移的增加主要导致桩身弯矩和水平位移增大,竖向位移的增加主要导致桩身轴力和竖向沉降增大。因此,当隧道开挖可能对邻近桩体产生不利影响时,可以提前加固隧道附近土体(如注浆加固、锚杆支护等)以改善桩的受力性能,从而保证桩及上部结构的安全。 (3)当隧道纵坡变化时,桩身竖向沉降变化幅度较大,桩身轴力、弯矩、水平位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变化幅度不明显。在数值计算中,如果将纵坡简化为水平,会与实际有较大出入,因为有纵坡隧道比无纵坡隧道所引起的桩身沉降要小的多。 (4)双孔隧道开挖对邻近桩的竖向承载力和竖向沉降相当不利,而对桩的水平变形和弯矩比较有利。当双孔隧道中间存在桩基时,应采取一定措施,加强对桩基的观测,严格控制桩的沉降,减小桩的附加轴力,确保盾构从既有桩基附近安全通过。 (5)桩体参数不同,受隧道开挖影响不同。桩体越长,桩身竖向沉降越小,桩身弯矩和水平位移越大;随着桩体弹性模量或桩径的增大,桩身轴力和弯矩逐渐增大,桩身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逐渐减小。 (6)随着桩与隧道水平距离的增加,桩的轴力、弯矩、水平位移、竖向沉降均有不同程度减小。因为隧道开挖所引起的地层移动有如下规律:土层距隧道越远,土体扰动越小;距隧道越近,土体扰动程度越大。 在群桩方面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随桩长增加,桩身轴力逐渐增大。其原因为:当桩较短时,桩土荷载分担比较小,由桩间土承担大部分荷载,而桩顶分担的荷载相对较小,故桩身轴力较小;当桩较长时,桩土荷载分担比较大,故桩身轴力较大。 (2)随桩长增加,桩身弯矩逐渐增大,且在桩与承台的交接部位存在一定弯矩。 (3)随桩长增加,桩身水平位移逐渐增大,桩身沉降逐渐减小,桩间土的竖向应力逐渐减小,复合地基的作用越来越小。 (4)随着桩与隧道水平距离的增大,桩身轴力、弯矩、水平位移、竖向沉降以及桩间土的竖向应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5)在轴力和竖向沉降方面,高承台桩明显大于低承台桩。高承台桩与低承台桩的弯矩及水平位移分布规律相似。 (6)对于桩的弯矩、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在分布形式上,后排桩与前排桩相似,在数值上,由于受前排桩“遮拦作用”的影响,导致后排桩明显小于前排桩。后排桩的轴力大于前排桩的轴力。 (7)当采用隔断来保护隧道附近桩基时(隧道、桩及土体参数一定情况),按照w/d=13.3和h/H=1.4来设置隔断尺寸,是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桩基保护措施。 |
作者: | 潘军刚 |
专业: | 岩土工程 |
导师: | 李大勇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山东科技大学 |
学位年度: | 2007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