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某乘用车车身声振舒适性分析及优化研究
论文题名: 某乘用车车身声振舒适性分析及优化研究
关键词: 汽车工程;车身结构;车内空腔声场耦合系统;声振舒适性;优化设计
摘要: 随着人们对汽车产品性能要求逐渐提高和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已成为衡量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车内噪声的高低作为衡量汽车乘坐舒适性好坏的一项重要依据,其影响到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而通过车身结构声振舒适性的研究控制车内噪声对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
  论文以某乘用车为研究对象,其车内噪声控制为目标,结合实车转毂试验和传递函数试验,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车身结构-车内空腔声场耦合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车内噪声响应分析,针对车内噪声响应峰值频率应用车身板件声学贡献分析,确定对车内噪声峰值贡献较大的关键板件,最后对薄板件的声辐射特性进行研究,基于研究结果,结合模态分析和声学贡献分析,对车身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达到控制车内噪声的目标。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基于某乘用车车身三维几何模型,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态计算和分析,并通过与白车身模态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在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基础上,添加前后车门和后背门,建立了封闭车身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态计算和分析。随后,基于封闭车身结构建立车内空腔声场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态计算和分析。最后,基于封闭车身有限元模型和车内空腔声场有限元模型,建立了车身结构-车内空腔声场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态计算和分析。
  应用了矩阵求逆获取激励力载荷的试验方法,即根据实车转毂试验和传递函数试验测试数据,采用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通过LMS/TPA模块中的矩阵求逆,求解得到发动机和传动系激励时车身各连接点处激励力。然后在LMS Virtual.lab中将获得的激励力加载到车身结构-车内空腔声场耦合模型中,计算车内噪声响应,并通过与实车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所建立的车身结构-车内空腔声场耦合模型的准确性。
  针对后排左侧乘员右耳位置点的噪声响应峰值进行车身板件声学贡献分析,确定了对车内场点噪声峰值声学贡献较大的关键板件。然后对薄板件的声辐射特性影响因数进行研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模态分析和车身板件声学贡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车身板件改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减振降噪效果。
作者: 张良
专业: 车辆工程
导师: 刘平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5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