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我国中小型高速铁路客运站核心区空间形态研究
论文题名: 我国中小型高速铁路客运站核心区空间形态研究
关键词: 中小型高速铁路客运站;空间形态;布局规划;城市设计
摘要: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对交通运输需求急剧增加,铁路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铁车站周边城市的空间形态、火车站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等宏观层面,以及高铁客运站站房、站前广场、周边设施布局等微观层面。而针对于国内现在大量出现的中小型高铁站核心区设计方面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旨在对国内中小型高铁站核心区空间形态方面的研究进行补充。
  本文以我国城市中的中小型高铁客运站核心区空间形态作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其影响因素及构成要素进行研究,使其不仅仅是交通节点,而是能成为重要城市功能节点。
  全文分为七个部分。首章是绪论,即论文的导论部分。在背景中探讨了高速铁路作为重要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高铁客运站核心区空间形态对周边地区发展的影响,从理论与实践出发提出了课题的研究意义。然后对相关概念加以限定与解释,并对国内外理论现状进行梳理,便于下文的进一步阐述。最后,在明确了课题相关研究方法与研究重点的基础上,对论文总体框架进行了描述。
  第二章是相关理论研究,包括:城市空间设计相关理论、建筑空间形态相关理论及高速铁路客运站区规划设计相关理论,为下文的理论探索进行文献方面的贮备。
  第三章是对城市中小型高速铁路客运站核心区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规划设计、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三大因素出发,分析了各个因素对我国中小型高速铁路客运站核心区空间形态有哪些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在这三种影响因素中,规划设计因素最为重要,对高铁客运站核心区空间形态的影响也最大。
  第四章、第五章对城市中小型高速铁路客运站核心区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进行归纳,通过对第二章相关理论的运用,提出空间形态的六个构成要素,即空间肌理、边界、功能空间的组织、路径、节点、标志物。然后,通过国内调研案例及国外案例的比较分析,提出国内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案例的可借鉴之处。
  第六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从空间形态的六个构成要素出发,针对前两个章节提出问题,结合国外案例的经验借鉴,对我国中小型高速铁路客运站核心区空间形态的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最后章节是对本文的总结及展望。
作者: 张琼
专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导师: 林荣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5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