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具有自净能力的景观生态驳岸
专利名称: 一种具有自净能力的景观生态驳岸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水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净能力的景观生态驳岸,包括景观坡段、人行道段、河堤坡段,以及与河堤坡段连接并向河底延伸的过渡段;人行道路两侧,以及景观坡段中部和河堤坡段中部分别设有一生态沟渠,所述生态沟渠下方,沿生态沟渠底部铺设有渗排管,渗排管的底端与引流管连接并与引流管导通,引流管底部与水流通道连接并与水流通道导通,水流通道左端封闭,右端延伸至河床并与河水连通。本方案能增强滨河自身净化能力,能实现弹性的雨洪管理,能模拟自然格局,形成自然蜿蜒多变、多景观层次、多生态序列的立体结构景观和生态净化单元,从而能利于丰富生物多样性。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申请人: 王怡;张元军;张蕾
发明人: 陈思宇;彭守强;王怡;杨博;郑明宇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21-07-09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2-03-0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2121559784.3
公开号: CN215977095U
代理机构: 成都立新致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俊
分类号: E02B3/06;E;E02;E02B;E02B3;E02B3/06
申请人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永和大道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羊马新校区);;
主权项: 1.一种具有自净能力的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 包括沿驳岸坡度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景观坡段(A)、人行道段(B)、河堤坡段(C),以及与河堤坡段(C)连接并向河底延伸的过渡段(D); 所述人行道段(B)两侧,以及景观坡段(A)中部和河堤坡段(C)中部分别设有一生态沟渠,所述生态沟渠下方,沿生态沟渠底部铺设有渗排管(9),渗排管(9)的底部连接有引流管(2),并与引流管(2)导通,引流管(2)底部与水流通道(1)连接并与水流通道(1)导通,所述水流通道(1)左端封闭,右端延伸至河床并与河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净能力的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景观坡段(A)处种植有景观植被,并设有多个景观洼池,河堤坡段(C)沿河道间隔设置有景观石和景观植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净能力的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排管(9)包括间隔设置的渗透段(905)和连接段(906),引流管(2)连接在连接段(906)底部,连接段(906)顶部开设有疏通口(907),疏通口(907)通过上盖(908)封闭,渗透段(905)左右两侧设有多个倾斜向上的穿孔(901); 所述的渗透段(905)内径小于连接段(906)内径,渗透段(905)与连接段(906)的连接处形成台阶,在渗透段(905)与连接段(906)的连接处,且位于渗透段(905)上设有能与密封盖相配合的内螺纹(90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净能力的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透段(905)左右两侧的底部还分别设有一排方形的排水口(902),排水口(902)的底部高于渗排管(9)与引流管(2)的连接口位置; 所述排水口(902)处设有过滤网一(903),渗排管(9)与引流管(2)连接处设有可拆卸的过滤网二(90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净能力的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行道段(B)表面的设置高度为十年年水位线高度,景观坡段(A)下沿线的设置高度为五年水位线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净能力的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段(D)处设有防护滤网; 所述防护滤网为钢丝网,通过沿河道向河底打入多根钢柱以将防护滤网固定在过渡段(D)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净能力的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行道段(B)包括依次铺设在自然土层上的土壤层(301)、透水基层(302)、透水浅平层(303)、透水面层(3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净能力的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水面层(304)采用混凝土透水砖,透水浅平层(303)采用20mm厚度的沙层,透水基层(302)采用透水混凝土,土壤层(301)采用夯实填好的素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净能力的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沟渠为横截面呈倒弓形的长槽,生态沟渠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蓄水层(501)、植被覆盖层(502)、种植土壤层(503)、砂层(504)、砾石层(505); 所述植被覆盖层(502)为绿化植被,绿化植被扎根在种植土壤层(503),引流管(2)上端伸入砾石层处底部。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