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基于旋转杆的自行车变速蹬踩结构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旋转杆的自行车变速蹬踩结构,依据力矩原理,针对现有自行车脚蹬(5)与驱动轮盘(2)间的驱动结构进行设计,应用固定杆(3)与踏杆(4)组合、以及两者之间区别于固定杆(3)中点位置的转动连接点,结合固定杆(3)与驱动轮盘(2)的固定连接,获得踏杆(4)相对固定杆(3)转动的两种长度状态,即获得脚蹬(5)与驱动轮盘(2)之间力矩长度的变化,实现针对驱动轮盘(2)转动力的变化,如此能够在自行车的骑行过程中,通过力矩的变长,放大传动比,提高针对驱动轮盘(2)的转动力,有效应对阻力较大路段的骑行,提高自行车骑行效率。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于世轩 |
发明人: |
于世轩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1-09-0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2-03-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122133146.1 |
公开号: |
CN215922459U |
代理机构: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田凌涛 |
分类号: |
B62M3/02;B;B62;B62M;B62M3;B62M3/02 |
申请人地址: |
221700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临府小区1栋3单元201 |
主权项: |
1.一种基于旋转杆的自行车变速蹬踩结构,作用于自行车上链条(1)所连的驱动轮盘(2),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套蹬踩子结构,各套蹬踩子结构分别均包括固定杆(3)、踏杆(4)、脚蹬(5)、弹簧(6)、顶块(7),两套蹬踩子结构中相同装置的结构、尺寸彼此相等; 两套蹬踩子结构中的固定杆(3)彼此平行的位于自行车两侧分别对应驱动轮盘(2)两侧的位置,且两固定杆(3)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点位置连线经过驱动轮盘(2)表面的中心位置,以及该连线与驱动轮盘(2)表面相垂直,两固定杆(3)与驱动轮盘(2)固定相连,两固定杆(3)与驱动轮盘(2)的相对位置彼此固定,驱动轮盘(2)随两固定杆(3)的转动而转动; 各固定杆(3)上背向驱动轮盘(2)的表面上延其长度方向、中点位置两侧预设第一距离a的位置分别设置限位点、连接点,且其中一根固定杆(3)上限位点的位置与另一根固定杆(3)上连接点的位置彼此相对,以及其中一根固定杆(3)上连接点的位置与另一根固定杆(3)上限位点的位置彼此相对; 各套蹬踩子结构中的踏杆(4)分别位于对应固定杆(3)转动面的外侧,各踏杆(4)上延其长度方向相距其中一端大于2a距离的位置分别与对应固定杆(3)上的连接点位置活动连接,各踏杆(4)上延其长度方向另一端相距该活动连接位置的距离大于2a距离,各踏杆(4)分别以其与对应固定杆(3)的活动连接位置轴心进行转动,且各踏杆(4)的转动轨迹面均与驱动轮盘(2)表面相平行,各踏杆(4)上延其长度方向另一端背向驱动轮盘(2)所在面的侧面上活动连接对应脚蹬(5); 各固定杆(3)上限位点位置分别内嵌设置凹槽,各套蹬踩子结构中的弹簧(6)分别置于对应固定杆(3)上限位点位置的凹槽中,且各弹簧(6)的弹性形变方向分别指向其所设凹槽的凹槽口,各套蹬踩子结构中的顶块(7)分别活动置于对应固定杆(3)上限位点位置的凹槽口,且各顶块(7)分别与对应弹簧(6)的彼此相对端连接,各顶块(7)分别在其所设凹槽口活动进出;各顶块(7)上背向所连弹簧(6)的端部突出对应固定杆(3)表面的最小距离分别均小于对应踏杆(4)转动轨迹面与其相对对应固定杆(3)表面的距离,并且顶块(7)上背向所连弹簧(6)的端部处于突出对应固定杆(3)表面最小距离的位置时,该顶块(7)所连弹簧(6)处于弹性压缩形变状态;各顶块(7)上背向所连弹簧(6)的端部突出对应固定杆(3)表面的最大距离分别均大于对应踏杆(4)转动轨迹面与其相对对应固定杆(3)表面的距离,并且顶块(7)上背向所连弹簧(6)的端部处于突出对应固定杆(3)表面最大距离的位置时,该顶块(7)上面向所连弹簧(6)的端部位于其所设凹槽中,以及该顶块(7)所连弹簧(6)处于无弹性形变状态或弹性压缩形变状态; 各套蹬踩子结构中踏杆(4)对应正向蹬脚蹬(5)实现自行车前向行驶状态的转动下,各顶块(7)上背向所连弹簧(6)的端部分别均突出对应固定杆(3)表面的最大距离,由各顶块(7)分别与对应踏杆(4)接触实现限位转动; 各套蹬踩子结构中踏杆(4)对应反向蹬脚蹬(5)的转动方向下,各套蹬踩子结构中顶块(7)上背向所连弹簧(6)的端部上迎向对应踏杆(4)的一侧分别设置坡面(8),各踏杆(4)分别在此转动状态下与对应顶块(7)上的坡面(8)相接触、将顶块(7)压入其所设凹槽中,且踏杆(4)通过对应顶块(7)位置继续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旋转杆的自行车变速蹬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套蹬踩子结构中踏杆(4)对应正向蹬脚蹬(5)实现自行车前向行驶状态的转动下,各踏杆(4)侧边上分别与对应顶块(7)接触的各位置分别设置凹口(9),通过各顶块(7)分别与对应踏杆(4)侧边上凹口(9)内壁的接触,实现针对对应踏杆(4)的限位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旋转杆的自行车变速蹬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套蹬踩子结构中踏杆(4)对应正向蹬脚蹬(5)实现自行车前向行驶状态的转动,且所述各顶块(7)分别与对应踏杆(4)侧边上凹口(9)内壁相接触实现针对对应踏杆(4)限位转动下,各踏杆(4)所在直线分别与对应固定杆(3)所在直线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旋转杆的自行车变速蹬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垂直贯穿所述驱动轮盘(2)表面中心位置的连杆(10),且连杆(10)与驱动轮盘(2)在贯穿位置相固定连接,以及连杆(10)的两端贯穿自行车两侧,所述两套蹬踩子结构中固定杆(3)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点位置分别与连杆(10)上的同侧端部固定连接,且两固定杆(3)与连杆(10)相垂直。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