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重庆主城区行人过街交通特性研究
论文题名: 重庆主城区行人过街交通特性研究
关键词: 城市今天;行人心理;过街方式;交通行为;设施建设
摘要: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明显,从机动车角度解决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常态思路,由此引发人车之间的矛盾不减反增。从行人角度改善交通问题势在必行,因为行人是城市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行人的过街行为及心理特征是开展行人过街设施建设和改善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的重要环节。目前,解决行人过街交通问题大多都是从客观环境的角度去考虑,往往忽视了行人自身的心理感受,造成过街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行人违章现象屡禁不止。
  本论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行人过街交通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在进行科学调查的前提下,对重庆主城区行人过街交通特性进行分析,引入心理学原理建立不同环境下行人过街方式偏好度模型,定性地描述了行人过街方式的选择过程,量化了过街方式选择的偏好程度,从行人的角度对过街设施的设置提供建议和意见。
  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对重庆市主城区行人过街行为的过程及特征进行分析,对行人过街的交通流参数做出描述,对行人过街的违章过程、违章率及违章因素进行分析。
  其次,从心理层面调查分析重庆市行人过街违章心理、行人过街溢出心理、行人过街设施偏好心理、行人过街安全心理距离、行人过街心理可接受绕行距离、行人过街心理极限等待时间等内容,为行人的过街行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然后,基于心理学原理中的前景理论及直觉模糊数决策方法,对行人过街方式偏好进行研究,建立行人过街方式偏好度模型,从行人的角度对过街设施的设置提供建议和意见。
  最后,对重庆市南岸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商圈、学校、居民区、写字楼)做实例分析。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心理学原理,分别得出四个典型区中行人对各种过街方式的偏好程度,排序并选择偏好度最大的过街方式作为合理设置过街设施的依据。将问卷调查所得的结果与模型结果进行对比校验,验证了此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论文的研究成果为行人过街设施的合理设置与优化提供了参考,对建设部门规划建设道路慢行交通系统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作者: 蔡晓斐
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
导师: 刘伟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5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