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及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岩石力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包括锚网、锚固支护结构、试件下端静力加载装置、试件前端静力加载装置、试件左端静力加载装置、试件右端静力加载装置、试件上端静力加载装置、试件动力冲击装置、动态数据采集装置和散斑监控装置,后撤试件前端静力加载装置,并在试件的表面覆盖有锚网,且在试件的表面穿设有锚固支护结构的状态下,试件动力冲击装置配置成向试件的表面施加动载荷。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及方法,用以研究锚固支护下岩体动静耦合的力学性能,指导深部围岩的安全稳定控制。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力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王琦;辛忠欣;江贝;章冲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2-11-1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2-12-09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211415801.5 |
公开号: |
CN115452548A |
代理机构: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波 |
分类号: |
G01N3/00;G01N3/303;G01N3/02;G;G01;G01N;G01N3;G01N3/00;G01N3/303;G01N3/02 |
申请人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
主权项: |
1.一种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锚网(1); 锚固支护结构(2); 试件下端静力加载装置(3); 试件前端静力加载装置(4),位于所述试件下端静力加载装置(3)的前侧; 试件左端静力加载装置(5),位于所述试件下端静力加载装置(3)的左侧; 试件右端静力加载装置(6),位于所述试件下端静力加载装置(3)的右侧; 试件上端静力加载装置(7),位于所述试件下端静力加载装置(3)的上侧; 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其中,在当所述试件下端静力加载装置(3)、所述试件前端静力加载装置(4)、所述试件左端静力加载装置(5)、所述试件右端静力加载装置(6)和所述试件上端静力加载装置(7)将置于所述试件下端静力加载装置(3)的试件(9)加载至地应力水平后,后撤所述试件前端静力加载装置(4),并在所述试件(9)的表面覆盖有所述锚网(1),且在所述试件(9)的表面穿设有所述锚固支护结构(2)的状态下,所述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配置成向所述试件(9)的表面施加动载荷; 动态数据采集装置(10),配置成采集所述锚固支护结构(2)的应力、所述锚固支护结构(2)的应变、所述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的冲击力、所述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的冲击速度和所述试件(9)的位移; 散斑监控装置(11),配置成监测所述试件(9)的变形和所述锚网(1)的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位于所述试件下端静力加载装置(3)的上方,所述试件上端静力加载装置(7)包括直线运动结构(71),所述直线运动结构(71)具有直线运动部(711),所述直线运动部(711)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直线运动部(711)的下端设有一加载部(712),所述上端静力加载装置通过所述加载部(712)对所述试件(9)的上端加载,所述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可上下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直线运动部(711),其中,当所述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向下运动并抵持于所述加载部(712)的上表面时,所述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配置成通过所述加载部(712)向所述试件(9)的上端施加动载荷,以实现动静载荷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包括: 导向杆(81),向上延伸设置; 弹性部件限位部(82),设置于所述导向杆(81)的上部; 落锤(83),可上下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向杆(81)和所述直线运动部(711); 弹性部件(84),夹设于所述弹性部件限位部(82)和所述落锤(83)之间,配置成提升所述落锤(83)向下运动的速度; 其中,当所述落锤(83)向下运动并抵持于所述加载部(712)的上表面时,所述落锤(83)配置成通过所述加载部(712)向所述试件(9)的上端施加动载荷,以实现动静载荷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试件均匀受力部(12)和试件均匀受力配合部(13),其中, 所述试件均匀受力部(12)凹设于所述加载部(712)的下端,所述试件均匀受力配合部(13)设置于所述试件(9)的上端,并覆盖所述试件(9)的上端,所述试件均匀受力配合部(13)的上端对应于所述试件均匀受力部(12)的位置设有凸起(131),所述凸起(131)的形状与所述试件均匀受力部(12)的形状相匹配;或者,所述试件均匀受力部(12)凸设于所述加载部(712)的下端,所述试件均匀受力配合部(13)设置于所述试件(9)的上端,并覆盖所述试件(9)的上端,所述试件均匀受力配合部(13)的上端对应于所述试件均匀受力部(12)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试件均匀受力部(12)的形状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网固定装置(14),前侧具有试件伸入孔(141),所述锚网固定装置(14)通过所述试件伸入孔(141)套设于所述试件(9)的前部,所述锚网(1)罩设于所述试件伸入孔(141)并与所述试件(9)的前端相抵; 所述锚网固定装置(14)包括相叠设的第一方形紧固框(142)和第二方形紧固框(143),所述锚网(1)夹持于所述第一方形紧固框(142)和所述第二方形紧固框(14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试件后端挡板(15),设置于所述试件(9)的后端,并与所述试件下端静力加载装置(3)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防护罩,位于所述试件(9)和所述散斑监控装置(11)之间,并覆盖于所述试件(9)的前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网加固托盘(16),所述锚固支护结构(2)为锚杆,所述锚杆穿设于所述锚网加固托盘(16)的中间位置,在所述锚固支护结构(2)穿设于所述试件(9)的前端的状态下,所述锚网加固托盘(16)与所述试件(9)的前端相贴合,以夹持所述锚网(1)。 9.一种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系统,所述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试件(9)置于试件下端静力加载装置(3),并将试件后端挡板(15)设置于所述试件(9)的后端,且所述试件后端挡板(15)与所述试件下端静力加载装置(3)相接; 通过所述试件下端静力加载装置(3)、试件前端静力加载装置(4)、试件左端静力加载装置(5)、试件右端静力加载装置(6)和试件上端静力加载装置(7)分别对所述试件(9)的对应表面加载至地应力水平; 后撤所述试件前端静力加载装置(4),并将锚网固定装置(14)通过试件伸入孔(141)套设于所述试件(9)的前部,使锚网(1)与所述试件(9)的前端相抵; 将锚杆穿设于所述试件(9)的前端,并通过与所述锚杆相连的锚网加固托盘(16)与所述试件(9)的前端相贴合,以夹持所述锚网(1); 通过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向所述试件(9)的表面施加动载荷; 在施加动载荷后,通过动态数据采集装置(10)采集锚固支护结构(2)的应力、所述锚固支护结构(2)的应变、所述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的冲击力、所述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的冲击速度和所述试件(9)的位移,通过散斑监控装置(11)监测所述试件(9)的变形和所述锚网(1)的变形; 根据所述试件(9)吸收的能量,建立动静组合力学性能评价指标α,并对所述试件(9)在三轴动静组合作用下的综合力学性能进行评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工程主动支护体系动静组合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式计算所述试件(9)吸收的能量ET: ET=E1+E2 E1=(σ1+σ2+σ3)/2E E2=(mv1-mv2)/2 E1表示所述试件(9)本身储存的弹性能,σ1、σ2、σ3分别为所述试件(9)所受的三向应力,E为所述试件(9)的弹性模量,E2表示所述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的动能变化量,表征所述试件(9)所吸收的动力冲击能量,m表示所述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的质量;v1表示所述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作用到所述试件(9)上的速度;v2表示所述试件动力冲击装置(8)作用到所述试件(9)后反弹的速度; 所述动静组合力学性能评价指标α: α=ET/(V×n) V表示所述试件(9)的体积,n表示所述试件(9)上锚杆的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