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沿河路堤纵向裂缝形成机理与自治方法研究 |
关键词: | 沿河公路;路堤纵向裂缝;形成机理;变形特性;差异沉降;有限元分析;数值模拟 |
摘要: |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河网稠密,许多公路修建在河堤上,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河堤进行了拓宽改造。沿河公路路堤不仅要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还要抵抗河水的侵蚀和渗透,承担防洪的作用。沿河公路路面经常出现纵向裂缝,这些纵向裂缝规模大、养护难度大,会影响到道路通行。本文结合典型的沿河公路工程-江苏淮江公路,在研究纵向裂缝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路堤纵向裂缝形成机理和处治方法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总结如下: (1)系统总结了饱和非饱和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研究进展,全面回顾了路堤纵向裂缝形成原因与处治方法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2)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沿河公路纵向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阐明了纵向裂缝与路堤拓宽、水位变化、路堤高度的相关关系。 (3)选取代表性断面,通过室内试验和CPTU测试技术,研究了沿河公路新老路堤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结合蠕变试验,研究了新老路堤土体的长期变形特性的时间效应。分析表明,老路堤土体指标优于新路堤,特别是压缩系数指标差异明显,新路堤土体蠕变特性更显著。 (4)采用多孔介质预测渗透系数的方法,研究了基于体积含水量和基质吸力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分析方法;介绍了饱和-非饱和渗流方程,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季节性水位变化下饱和-非饱和非稳定渗流特点,揭示了沿河路堤内的渗流特征及规律,结论表明:浸润线和孔压在迎水面坡体内变化明显,浸润线和孔压的变化滞后于水位变化。 (5)从流固耦合理论出发,基于虚功原理,介绍了采用位移增量和孔隙水压力增量为变量的饱和-非饱和耦合固结控制方程及有限元求解方法:在总结分析裂缝判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沿河公路路面纵向开裂的判别标准,即路拱横坡度和土体拉应变双控标准;以淮江公路典型路段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方法,分析了沿河公路路堤沉降变形和稳定特性,以及路堤土体的拉应变发展趋势,结论表明,水位变化和路堤拓宽是造成路堤纵向开裂的主要外因,受两个外因的作用,路堤内土体的拉应变及路拱横坡比超过开裂控制标准,路堤内裂缝发展到路面上的位置,主要位于新老路堤拼接线两侧3~4m范围内。 (6)提出了路堤纵向裂缝处治技术确定方法,为沿河路堤纵向裂缝防治提供了依据。根据路堤纵向裂缝形成机理,通过现场监测、CPTU技术测试、SASW技术论证及数值模拟等方法,论证了沿河公路纵向裂缝处治效果,分析表明,粉喷桩处治方法能从根本上消除纵向裂缝的发展,钻孔压浆处治技术短期内可控制裂缝的发展。 |
作者: | 赵俊明 |
专业: |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导师: | 刘松玉 |
授予学位: | 博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东南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2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