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高速列车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及动力学性能研究 |
关键词: | 高速列车;流固耦合计算方法;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空气动力学;运行安全 |
摘要: | 安全是交通运输的“灵魂”,是速度提高的最重要前提保障。传统的列车空气动力学忽略列车在气动力作用下运行姿态的改变,将气动激励加载到列车动力学模型,进而分析列车的安全运行问题。实际上,列车空气动力学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是高速铁路大系统动力学中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是相互耦合、相互影响的。列车流场的变化可能会引起气动力的变化,而在气动力作用下,列车的运行姿态可能会发生改变,进而流场的变化可能会有所加剧,列车运行姿态与空气流场(或列车气动力)的互反馈作用将使空气-列车系统处于特定的耦合振动形态。高速列车流固耦合动力学,即考虑列车在气动作用力下运行姿态的改变,可以更为客观地反映高速列车系统的本质。 针对气动作用下的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问题,本文建立了高速列车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横风环境、风切变环境和沙尘暴环境下的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高速列车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考虑轮轨接触非线性以及悬挂系统等因素,轨道结构简化为双质量三层弹簧阻尼振动模型,其中双质量包括轨枕和道床,三层结构指的是钢轨、轨枕、道床和路基;流体计算模型采用Navier-Stokes方程和k-e两方程湍流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求解技术以及动网格控制技术,利用ALE方法实现列车与气流之间的相互运动。 利用建立的高速列车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交替求解车辆系统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实现了高速列车流固耦合联合仿真计算方法,车辆系统动力学的计算基于列车系统动力学软件Simpack,空气动力学的计算基于空气动力学计算软件Fluent。构建了Fluent和Simpack相结合的联合仿真环境平台,充分发挥各仿真平台的优势并消除在单-平台中进行仿真的局限性。基于空气动力学计算软件Fluent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自编程序(VTCDP)提出了一种嵌入式的高速列车流固耦合联合仿真计算方法,改善了流固耦合变量通信模式,避免了空气动力学求解器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求解器之间数据的相互通信,并且避免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程序计算的等待,有效地节省了计算资源;解决了高速列车流固耦合计算对流体和结构的计算在时间尺度的要求上是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松弛因子的高速列车流固耦合联合仿真计算方法,通过波动标准差和同步标准差的比较,当λ=0.5时各项气动力的预测值与下一时刻计算得到的气动力之间误差相对较小。 为了快速分析横风环境下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问题,提出了计算横风下高速列车流固耦合动力学性能的同步长和异步长平衡状态方法两种方法。比较了平衡状态方法和联合仿真方法两种方法下列车姿态、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的差异,计算结果差别在3.26%以内。研究结果表明:平衡状态方法相比联合仿真方法,能够节约了流体计算迭代步数,异步长平衡状态方法的计算效率最高。考虑耦合效应后,头车气动力(矩)和安全性指标(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轮轴横向力)均有所恶化。在横风环境下,列车大部分漩涡分离点位于列车表面,而极少部分涡由两个主涡相互挤压而形成;随着偏航角的减小,列车背风侧脱落的主涡数量减少,列车背风侧第一主涡的分离点越来越远离头车鼻尖处。当列车运行速度大于等于300km/h时,采用轮重减载率和轮轴横向力作为安全评估指标计算得到的最高允许风速最小;当列车运行速度小于等于250km/h时,采用轮轴横向力作为安全评估指标计算得到的最高允许风速最小。 针对高速列车的典型风切变问题,研究了不同横风速度下高速列车通过挡风墙的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了高速列车通过挡风墙的气动力和动力学响应,研究了横风速度对高速列车通过挡风墙的动力学影响,提出了一类具有缓冲装置的挡风墙,能够有效地改善高速列车通过挡风墙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针对具有稳定风速区域的线性风切变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高速列车流固耦合动力学的方法--准稳态计算方法,基于此方法分析了不同风切变环境下高速列车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横风环境下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域,风切变环境下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域变差,环境风下列车的安全域不能仅仅考虑传统的横风环境,即风切变下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 针对沙尘暴环境下的高速列车安全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半耦合求解方法,该方法兼顾了计算效率和流固耦合效应两个方面。基于此方法研究了不同沙尘暴环境下高速列车的动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安全性指标均随着车速的增大而变差,随着沙尘暴强度的增大而变差;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出现了超过规定限值的现象,而轮轨垂向力相对较难超标;在沙尘暴环境下,当列车运行速度为350km/h时,最大允许风速仅为9.08m/s;当列车运行速度为300km/h时,最大允许风速仅为15.0m/s。 |
作者: | 李田 |
专业: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导师: | 张继业 |
授予学位: | 博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西南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2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