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适配超级快充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专利名称: 一种适配超级快充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配超级快充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电机冷却液循环以及电池冷却液循环;制冷剂循环包括压缩机、车外换热器、电机换热器、电池换热器;在动力电池进行快充时,气态的制冷剂从压缩机的出口流出,经过车外换热器进行散热后,再经过电机换热器进行散热,将热量散至电机冷却液循环,制冷剂经过电池换热器时吸收电池冷却液循环的热量,使动力电池降温。如此,通过对现有热管理系统架构进行优化,使制冷剂循环与冷却液循环实现关联,充分利用各循环中的散热器,从而在动力电池在快充时有效提升散热效率。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湖北;42
申请人: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邱祥宇;施睿;魏永盛;邓文俊;邓雨来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23-08-28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3-11-17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2311099251.5
公开号: CN117067995A
代理机构: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桂蓉
分类号: B60L58/26;B60L53/00;B60H1/00;B60H1/32;B60K1/00;B60K11/02;B60K11/04;H01M10/613;H01M50/249;B;H;B60;H01;B60L;B60H;B60K;H01M;B60L58;B60L53;B60H1;B60K1;B60K11;H01M10;H01M50;B60L58/26;B60L53/00;B60H1/00;B60H1/32;B60K1/00;B60K11/02;B60K11/04;H01M10/613;H01M50/249
申请人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特1号
主权项: 1.一种适配超级快充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循环、电机冷却液循环以及电池冷却液循环; 所述制冷剂循环包括压缩机、车外换热器、电机换热器、电池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出口与所述车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车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机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机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接; 在动力电池进行快充时,气态的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流出,经过所述车外换热器进行散热后,再经过所述电机换热器进行散热,将热量散至电机冷却液循环,所述制冷剂经过所述电池换热器时吸收电池冷却液循环的热量,使动力电池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液循环包括:第二水泵、小三电、驱动电机、电机三通水阀、低温散热器;所述第二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电机换热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机换热器的第四端与所述小三电的进口连接,所述小三电的出口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二端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低温散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口连接; 所述电池冷却液循环包括:第三水泵、电池包冷板;所述第三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电池包冷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包冷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换热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池换热器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三水泵的进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还包括第一膨胀阀、蒸发器;所述第一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的第二端与所述车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 在对乘员舱进行制冷时,所述第一膨胀阀开启,所述制冷剂流经第一循环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为: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出口流出,依次经过所述车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蒸发器吸热后,流进所述压缩机的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驱动电机制冷时,所述冷却液流经第二循环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为: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水泵的出口流出,经过所述电机换热器进行吸热,然后依次经过所述小三电、所述驱动电机、所述低温散热器后,流进所述第二水泵的进口。 7.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乘员舱冷却液循环;所述乘员舱冷却液循环包括第一水泵、暖风芯体、PTC水加热器;所述制冷剂循环还包括第一水冷冷凝器、第一开关阀; 所述第一水冷冷凝器的第一端与车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水冷冷凝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的第二端与所述车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开关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PTC水加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水冷冷凝器的第四端连接,所述PTC水加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暖风芯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暖风芯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口连接; 在对乘员舱进行制热时,所述第一开关阀开启,所述制冷剂流经第三循环回路,所述乘员舱冷却液循环中的冷却液流经第四循环回路。 8.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为: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流出,经过所述第一水冷冷凝器放热后,经过所述车外换热器,再流入所述压缩机的进口。 9.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循环回路为:所述冷却液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口流出,经过所述第一水冷冷凝器吸热后,依次经过所述PTC水加热器、暖风芯体后,流入所述第一水泵的进口。 10.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冷却液循环还包括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暖风芯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电池换热器的第三端连接; 在对动力电池进行制热时,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第三端导通,第二端关闭;所述冷却液流经第五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剂流经第三循环回路。 11.根据权利要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循环回路为:所述冷却液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口流出,经过所述第一水冷冷凝器吸热后,依次经过所述PTC水加热器、暖风芯体,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流入,第三端流出,所述冷却液流经电池换热器散热后,经过所述第三水泵、电池包冷板,然后流进所述第一水泵的进口。 12.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包括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水冷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机冷却液循环还包括第二三通阀、四通阀;所述电池冷却液循环还包括单向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单向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与所述电池换热器的第四端连接,所述单向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换热器的第三端连接; 在乘员舱制暖采用驱动电机余热时,所述第二开关阀开启,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第三端开启,第二端关闭;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三端导通,第二端和第四端导通;所述乘员舱冷却液循环中的冷却液流经第四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剂流经第六循环回路,所述电机冷却液循环中的冷却液流经第七循环回路。 13.根据权利要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循环回路为: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出口流出,经过所述第一水冷冷凝器散热,经过所述第二开关阀,然后经过所述电池换热器吸热,然后流进所述压缩机的进口。 14.根据权利要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循环回路为:所述电机冷却液循环中的冷却液从所述第二水泵的出口流出,经过所述电机换热器、所述小三电、所述驱动电机后,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流入,第三端流出,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第三端经过,再经过所述单向阀,在所述电池换热器散热后,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第二端经过,最后流入所述第二水泵的进口。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14中任一所述的适配超级快充的热管理系统。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