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基于驾驶视野的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
摘要: |
一种基于驾驶视野的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包含有具有履带底盘(1)和驾驶室部(71)为其中一个部件的驾驶上装(7)的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本体、设置在履带底盘(1)和驾驶室部(71)之间的角度调节板装置,通过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本体,实现了对对管道进行焊接作业,通过角度调节板装置,实现了对在山地或丘陵地带的坡面上进行行驶的驾驶室部(71)的状态进行调节,实现了对驾驶人员的观察视野在竖向方向进行调节,解决了对都是直接把驾驶室安装在移动底盘的机架上从而使焊接工作站装置最大爬坡角度一般在小于20°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通过性能。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山东;37 |
申请人: |
泰安泰山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赵泽超;宋衍庆;张岩安;冯秀娟;姚传国;王红;张慧;杜洪来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3-08-2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3-11-10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311056200.4 |
公开号: |
CN117022466A |
代理机构: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崔建章 |
分类号: |
B62D33/067;B62D55/06;B60P3/28;B60P3/00;B;B62;B60;B62D;B60P;B62D33;B62D55;B60P3;B62D33/067;B62D55/06;B60P3/28;B60P3/00 |
申请人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省庄博阳路176号 |
主权项: |
1.一种基于驾驶视野的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履带底盘(1)和驾驶室部(71)为其中一个部件的驾驶上装(7)的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本体、设置在履带底盘(1)和驾驶室部(71)之间的角度调节板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驾驶视野的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驾驶人员的观察视野在竖向方向进行调节的方式把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本体和角度调节板装置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驾驶视野的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在山地或丘陵地带的坡面上进行行驶的驾驶室部(71)的状态进行调节的方式把角度调节板装置与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本体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驾驶视野的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其特征是: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后支架(2), 或,驾驶上装(7)设置为还包含有燃油箱部(72)、发动机(73)、液压油箱部(74)和液压装置(75), 或,角度调节板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撑耳座(3)、翻转支架(4)和翻转伸缩缸(5),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焊接上装(6),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驻车制动部件(9), 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角度调节板装置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随车起重机(8), 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本体与第三附件装置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立柱(10)、内铰杆(20)、外铰杆(30)、伸缩橡胶板(40)、电磁阀门(50)和密封圈(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驾驶视野的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其特征是:在履带底盘(1)上分别设置有后支架(2)、支撑耳座(3)和驻车制动部件(9),在后支架(2)上设置有焊接上装(6)并且在支撑耳座(3)上设置有翻转支架(4),在翻转支架(4)与履带底盘(1)之间设置有翻转伸缩缸(5)并且在翻转支架(4)上分别设置有驾驶上装(7)和随车起重机(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驾驶视野的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其特征是:履带底盘(1)设置为包含有机架部(11)、履带板部(12)、引导轮部(13)、张紧机构部(14)、驱动轮部(15)、支重轮部(16)和托链轮部(17)并且机架部(11)的前端角部设置为与引导轮部(13)转动式联接,机架部(11)的后端角部设置为与驱动轮部(15)转动式联接并且在引导轮部(13)与机架部(11)之间设置有张紧机构部(14),履带板部(12)设置为与引导轮部(13)和驱动轮部(15)环绕式联接并且履带板部(12)的下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支重轮部(16)接触式联接,履带板部(12)的上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托链轮部(17)接触式联接并且支重轮部(16)和托链轮部(17)分别设置为与机架部(11)转动式联接,机架部(11)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耳座(3)联接并且机架部(11)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驻车制动部件(9)联接,机架部(11)的上端端面前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伸缩缸(5)联接并且机架部(11)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后支架(2)联接,履带板部(12)设置为三角履带板并且引导轮部(13)和驱动轮部(15)分别设置为链轮,张紧机构部(14)设置为具有调节螺栓和移动螺母座的组件并且支重轮部(16)和托链轮部(17)分别设置为圆形盘状体,位于驱动轮部(15)上的液压马达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驾驶上装(7)的液压输出端口部联接, 或,机架部(11)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履带盒部(111)、第二履带盒部(112)、前横梁部(113)、中间横梁部(114)、后横梁部(115)、第一竖梁部(116)、第二竖梁部(117)和牵引环部(118)并且前横梁部(113)的中间部设置为与牵引环部(118)联接,前横梁部(11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履带盒部(111)的内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联接并且前横梁部(11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履带盒部(112)的内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联接,中间横梁部(114)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履带盒部(111)的内端端面中间部联接并且中间横梁部(11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履带盒部(112)的内端端面中间部联接,后横梁部(115)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履带盒部(111)的内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联接并且后横梁部(11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履带盒部(112)的内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联接,第一竖梁部(116)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前横梁部(113)的内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部联接并且第一竖梁部(11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后横梁部(115)的内端端面其中一个侧部联接,第二竖梁部(117)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前横梁部(113)的内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部联接并且第二竖梁部(117)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后横梁部(115)的内端端面其中另一个侧部联接,前横梁部(113)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耳座(3)联接并且在后横梁部(115)、第一竖梁部(116)和第二竖梁部(117)上设置有销轴耳座,位于第一竖梁部(116)上的销轴耳座和位于第二竖梁部(117)上的销轴耳座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伸缩缸(5)联接,位于后横梁部(115)的销轴耳座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驻车制动部件(9)并且中间横梁部(114)的上端端面部和后横梁部(115)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后支架(2)联接,第一履带盒部(111)和第二履带盒部(112)分别设置为挖掘机履带盒并且前横梁部(113)、中间横梁部(114)、后横梁部(115)、第一竖梁部(116)、第二竖梁部(117)和牵引环部(118)分别设置为条状体, 或,后支架(2)设置为矩形架状体并且后支架(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联接,后支架(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焊接上装(6)联接, 或,驾驶室部(71)的控制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装置(75)的阀门控制端口部联接,液压装置(75)的动力轴部设置为与发动机(73)的输出端轴联接并且发动机(73)的燃油端口部设置为与燃油箱部(72)连通式联接,液压装置(75)的输入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油箱部(74)连通式联接并且驾驶室部(71)的下端端面部、燃油箱部(72)的下端端面部、发动机(73)的下端端面部、液压油箱部(74)的下端端面部和液压装置(75)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翻转支架(4)联接,液压装置(75)的输出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翻转伸缩缸(5)的液压端口部、焊接上装(6)的液压端口部、随车起重机(8)的液压端口部和驻车制动部件(9)的液压端口部联接并且驾驶室部(71)设置为平头驾驶室,燃油箱部(72)和液压油箱部(74)分别设置为盒状体并且发动机(73)设置为柴油动力机,液压装置(75)设置为具有阀门和动力马达的组件, 或,支撑耳座(3)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耳座部(31)和第二耳座部(32)并且第一耳座部(31)的内端头和第二耳座部(32)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联接,第一耳座部(31)和第二耳座部(32)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支架(4)联接并且第一耳座部(31)和第二耳座部(32)分别设置为单板耳座, 或,翻转支架(4)设置为包含有板部(41)和第三耳座部(42)并且板部(41)的下端端面外侧部设置为与第三耳座部(42)联接,第三耳座部(4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耳座(3)联接并且且在板部(41)的内端端面内侧部设置有匚字槽体,板部(41)的匚字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伸缩缸(5)联接并且板部(41)的上端端面外侧部设置为与驾驶上装(7)联接,板部(41)的上端端面内侧部设置为与随车起重机(8)联接并且板部(41)设置为矩形块状体,第三耳座部(42)设置为双板耳座, 或,翻转伸缩缸(5)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翻转伸缩缸(5)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驾驶上装(7)的液压输出端口部联接,翻转伸缩缸(5)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履带底盘(1)联接并且翻转伸缩缸(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支架(4)联接, 或,焊接上装(6)设置为包含有电焊机箱部(61)、配电箱部(62)、气瓶架部(63)和发电机组部(64)并且发电机组部(64)的输出电极设置为通过线缆与配电箱部(62)的输入端口部联接,配电箱部(62)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线缆与电焊机箱部(61)联接并且气瓶架部(63)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管道与电焊机箱部(61)联接,电焊机箱部(61)的底端端面部、配电箱部(62)的底端端面部、气瓶架部(63)的底端端面部和发电机组部(64)的底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后支架(2)联接并且电焊机箱部(61)设置为电焊机供电箱,配电箱部(62)设置为高压配电箱并且气瓶架部(63)设置为具有升降伸缩缸的容纳架,气瓶架部(63)的升降伸缩缸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气瓶架部(63)的升降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驾驶上装(7)的液压输出端口部联接,发电机组部(64)设置为柴油发电机组, 或,驻车制动部件(9)设置为包含有支撑梁部(99)、齿块部(98)、探伸架部(97)、连接梁部(96)和摆动伸缩缸部(95)并且支撑梁部(99)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齿块部(98)联接,探伸架部(97)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支撑梁部(99)的中间部联接并且连接梁部(96)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探伸架部(97)的竖部联接,连接梁部(9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支撑梁部(99)的中间部外侧联接并且在探伸架部(97)的横部设置有销轴耳座,探伸架部(97)的销轴耳座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摆动伸缩缸部(95)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摆动伸缩缸部(9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探伸架部(97)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履带底盘(1)联接并且支撑梁部(99)和连接梁部(96)分别设置为条状体,齿块部(98)设置为三角形板状体并且齿块部(98)设置为沿支撑梁部(99)的纵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探伸架部(97)设置为H字形架并且摆动伸缩缸部(95)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摆动伸缩缸部(95)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驾驶上装(7)的液压输出端口部联接, 或,随车起重机(8)设置为包含有支座部(81)和随车起重机本体(82)并且随车起重机本体(8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座部(81)的上端端面部联接,支座部(8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翻转支架(4)联接并且支座部(81)设置为工字形块状体,随车起重机本体(82)设置为三节臂随车起重机并且随车起重机本体(82)的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驾驶上装(7)的液压输出端口部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6 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驾驶视野的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其特征是:履带底盘(1)、后支架(2)、焊接上装(6)和驾驶上装(7)与支撑耳座(3)、翻转支架(4)和翻转伸缩缸(5)设置为按照翻转支撑体的方式分布并且履带底盘(1)、后支架(2)、焊接上装(6)、驾驶上装(7)、支撑耳座(3)、翻转支架(4)和翻转伸缩缸(5)与随车起重机(8)设置为按照附加起重部件的方式分布,履带底盘(1)、后支架(2)、焊接上装(6)、驾驶上装(7)、支撑耳座(3)、翻转支架(4)和翻转伸缩缸(5)与驻车制动部件(9)设置为按照附加制动部件的方式分布, 或,其中一个翻转伸缩缸(5)设置在翻转支架(4)与第一竖梁部(116)之间,其中另一个翻转伸缩缸(5)设置在翻转支架(4)与第二竖梁部(117)之间,驾驶室部(71)、燃油箱部(72)、发动机(73)、液压油箱部(74)、液压装置(75)和支座部(81)分别设置为与板部(41)联接,其中一个第三耳座部(42)设置为与第一耳座部(31)联接,其中一个第三耳座部(42)设置为与第二耳座部(32)联,探伸架部(97)和摆动伸缩缸部(95)分别设置为与后横梁部(115)联接,引导轮部(13)、张紧机构部(14)、驱动轮部(15)、支重轮部(16)和托链轮部(17)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履带盒部(111)和第二履带盒部(112)联接, 或,在立柱(10)的上端头设置有透漏孔体(70),在内铰杆(20)的内端头设置有容纳孔体(80)并且在外铰杆(30)的内端头设置有锥形头(90),内铰杆(20)的外端头设置为与透漏孔体(70)贯穿式联接并且内铰杆(20)的外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立柱(10)的旁竖部联接,容纳孔体(80)的内壁中间部设置为与伸缩橡胶板(40)的边缘部联接并且锥形头(90)设置在容纳孔体(80)的扩展部中,伸缩橡胶板(40)的中间部设置为与锥形头(90)的外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外铰杆(30)的杆部设置为与密封圈(60)接触式联接,密封圈(60)设置为与容纳孔体(80)的收缩部嵌入式联接并且电磁阀门(50)的壳体设置为与内铰杆(20)的内端头联接,电磁阀门(50)的端口部设置为与容纳孔体(80)连通式联接并且电磁阀门(50)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锥形头(90)、伸缩橡胶板(40)和容纳孔体(80)之间的空间体相对应分布,电磁阀门(50)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伸缩橡胶板(40)和容纳孔体(80)之间的空间体相对应分布,立柱(10)的下端头设置为与机架部(11)联接并且外铰杆(30)的外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随车起重机本体(82)联接,立柱(10)设置为Y字形梁状体并且内铰杆(20)设置为内端头具有块体、外端头具有棒体的梁状体,外铰杆(30)设置为内端头具有锥形头(90)、外端头具有棒体的梁状体并且伸缩橡胶板(40)设置为盘状体,电磁阀门(50)设置为电动阀体,密封圈(60)设置为橡胶环状体并且透漏孔体(70)设置为上端端面部具有斜面体的孔状体,容纳孔体(80)设置为具有锥形孔体的扩展部、具有圆形孔体的收缩部的孔状体。 8.一种基于驾驶视野的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是: 由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本体实现了对对管道进行焊接作业,由角度调节板装置实现了对在山地或丘陵地带的坡面上进行行驶的驾驶室部(71)的状态进行调节,实现了对驾驶人员的观察视野在竖向方向进行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驾驶视野的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是:使发动机(73)处于工作状态,带动液压装置(75)处于工作状态,由液压装置(75)的输出端口部对履带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翻转伸缩缸(5)的液压端口部、焊接上装(6)的液压端口部、随车起重机(8)的液压端口部和驻车制动部件(9)的液压端口部输送高压液体,通过驾驶室部(71)的控制端口部对液压装置(75)的阀门控制端口部输入控制信号,当使位于驱动轮部(15)上的液压马达处于工作状态时,使履带底盘(1)处于行驶状态,当在坡度大于20°的山地或丘陵地带进行行驶时,使翻转伸缩缸(5)处于伸长状态,使第三耳座部(42)分别在第一耳座部(31)和第二耳座部(32)上进行转动,使板部(41)处于水平状态,使驾驶室部(71)处于水平状态,当在小于20°的山地或丘陵地带进行行驶时,使翻转伸缩缸(5)处于收缩状态,使第三耳座部(42)分别在第一耳座部(31)和第二耳座部(32)上进行反方向转动,使板部(41)处于与机架部(11)同一平面上,当到达管道的焊接作业点时,使位于驱动轮部(15)上的液压马达处于非工作状态,履带底盘(1)处于静止状态,使摆动伸缩缸部(95)处于伸长状态,使探伸架部(97)在位于后横梁部(115)的销轴耳座上进行摆动,把齿块部(98)插入到焊接作业点的地基上,使发电机组部(64)处于工作状态,使电焊机箱部(61)和配电箱部(62)处于供电状态,通过气瓶架部(63)的升降伸缩缸的伸缩运动,带动气瓶架部(63)的容纳架进行升降,调节位于气瓶架部(63)的容纳架中的气瓶高度,从而对管道进行焊接作业,当完成对管道的焊接作业后,使摆动伸缩缸部(95)处于收缩状态,使探伸架部(97)在位于后横梁部(115)的销轴耳座上进行反方向摆动,把齿块部(98)从焊接作业点的地基中拔出,使随车起重机本体(82)处于工作状态,对管道焊接的部件进行吊起,当需要对随车起重机本体(82)的工作倾角在3°至10°进行作业时,使翻转伸缩缸(5)处于伸长状态,使第三耳座部(42)分别在第一耳座部(31)和第二耳座部(32)上进行转动,对板部(4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实现满足随车起重机本体(82)的工作倾角在3°至10°进行作业需要, 或,其步骤是:在锥形头(90)、伸缩橡胶板(40)和容纳孔体(80)之间的空间体中注入高压液体,使电磁阀门(50)处于开通状态,当翻转伸缩缸(5)处于伸长状态,对板部(4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带动随车起重机本体(82)进行转动时,随车起重机本体(82)通过外铰杆(30)带动内铰杆(20)在立柱(10)的旁竖部上进行转动,当随车起重机本体(82)到达极限位置时,当内铰杆(20)的外端头与透漏孔体(70)的斜面体接触时,锥形头(90)在容纳孔体(80)中向外移动,使锥形头(90)进入到容纳孔体(80)的锥形孔体中,伸缩橡胶板(40)处于内凹状态,锥形头(90)、伸缩橡胶板(40)和容纳孔体(80)之间的空间体的高压液体通过电磁阀门(50)注入到伸缩橡胶板(40)和容纳孔体(80)之间的空间体中,使电磁阀门(50)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对随车起重机本体(82)进行再支撑,使电磁阀门(50)处于开通状态,当翻转伸缩缸(5)处于收缩状态,带动随车起重机本体(82)进行反方向转动时,伸缩橡胶板(40)和容纳孔体(80)之间的空间体中的高压液体通过电磁阀门(50)注入到锥形头(90)、伸缩橡胶板(40)和容纳孔体(80)之间的空间体中,锥形头(90)在容纳孔体(80)中向内移动,使锥形头(90)从容纳孔体(80)的锥形孔体中移出,伸缩橡胶板(40)处于平面状态,带动内铰杆(20)在立柱(10)的旁竖部上进行反方向转动。 10.一种基于驾驶视野的移动焊接工作站装置和使用方法在使履带底盘(1)在坡度大于20°的山地或丘陵地带进行行驶和使随车起重机本体(82)的工作倾角在3°至10°进行作业的应用。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