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
专利名称: 一种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包括碎石垫层和多个管桩,碎石垫层,设置于所述箱涵和所述道路之间,且所述碎石垫层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涵下方;多个管桩,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下方,第一方向为所述箱涵至所述道路的方向,称位于所述箱涵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S1,位于所述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S2,其中,S1<S2。如此,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箱涵和道路工程沉降差异大的问题。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发明人: 罗仰通;徐营;郑苑;饶浩淼;邱清琼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23-09-25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3-11-2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2311249131.9
公开号: CN117127447A
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华莲
分类号: E01C3/00;E01F5/00;E;E01;E01C;E01F;E01C3;E01F5;E01C3/00;E01F5/00
申请人地址: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10号
主权项: 1.一种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设置于箱涵和道路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碎石垫层,设置于所述箱涵和所述道路之间,且所述碎石垫层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涵下方; 多个管桩,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下方,第一方向为所述箱涵至所述道路的方向,称位于所述箱涵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S1,位于所述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S2,其中,S1<S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还包括多个搭板和填土,多个所述搭板设置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上方,而且多个所述搭板首尾依次上下搭接形成沿第一方向高度逐渐降低的台阶段,且所述台阶段的首端连接所述箱涵,所述填土填充于所述台阶段和所述碎石垫层之间。 3.如权利2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搭板下方均对应设置有多个所述管桩,且沿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箱涵方向的搭板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的间距S21,远离所述箱涵方向的搭板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的间距S22,S21<S2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位于同一所述搭板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的间距一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搭板下方设置有a个管桩,其中,2≤a≤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S2逐渐增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碎石垫层下方,多个所述管桩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形成管桩排,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内设置有土工格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的厚度为b,其中,30cm≤b≤100cm。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