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步骤一:在管桩施工前对淤泥地质的软土进行改良处理;步骤二:管桩实施前,进行防挤沟和应力释放孔施工;步骤三:管桩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步骤四:土方开挖工程中进行质量监控;步骤五:管桩施工过程中进行位移监测。本发明提出在深厚流朔性淤泥地质状态下,PHC管桩施工过程中,有效预防偏桩、断桩的施工方法。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上海;31
申请人: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贝宝荣;凌雅纯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23-07-31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3-11-10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2310949325.3
公开号: CN117026971A
代理机构: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蒋晏雯
分类号: E02D13/00;E02D13/04;E02D13/06;E02D13/10;E02D7/06;E02D3/00;E02D3/10;E02D1/00;E02D17/02;E02D17/04;E02D5/46;E02D19/10;E02D5/68;E;E02;E02D;E02D13;E02D7;E02D3;E02D1;E02D17;E02D5;E02D13/00;E02D13/04;E02D13/06;E02D13/10;E02D7/06;E02D3/00;E02D3/10;E02D1/00;E02D17/02;E02D17/04;E02D5/46
申请人地址: 200941 上海市宝山区抚远路2457号
主权项: 1.一种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管桩施工前对淤泥地质的软土进行改良处理; 步骤二:管桩实施前,进行防挤沟和应力释放孔施工; 步骤三:管桩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 步骤四:土方开挖工程中进行质量监控; 步骤五:管桩施工过程中进行位移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淤泥地质的软土改良处理方法为:采用再生塑料排水板进行疏水处理,采用固结法的软基处理方式,在管桩施工及基坑开挖范围内,进行排水板施工;采用再生塑料排水板,排水板材料断面尺寸为4mm×100mm,施工为间距1000*1000mm,施工深度为超过开挖深度6米;施工时采用履带式插板机人工辅助定位,履带轮走行方向必须与排水板排方向一致,排水板施工完成后在场地内开挖间距不大50m排水沟; 基坑支护中对被动区和坑中坑采用单轴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单轴搅拌桩采用两搅两喷成桩工艺,水泥土搅拌桩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为15~18%,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5,处理深度为进入基坑底不少于9m,处理范围为基坑四周及电梯井、集水井等坑中坑位置,每边加固宽度不少于3排搅拌桩,28天以上的龄期才能进行土方开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挤沟的施工方法为:在管桩施工前,对于大场地进行分区,每一区域不大于3000平方米,在场地四周及区域与之间开挖防挤沟,沟宽度1m,深度1.5m; 应力释放孔的施工方法为:在场地内预钻应力释放,孔径1m,间距15m,孔深18m,在场地范围内呈梅花形布置;为防止静压桩施工之前桩孔塌陷,在孔内安放通长φ900的毛竹笼,毛竹笼由8根3cm宽的毛竹片扎成,要求毛竹笼内部用间距为1.0m直径为12mm的钢筋做圆箍,竹笼外面包塑料编织袋,在安放过程中必须在底部安放块石,防止毛竹笼的上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管桩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方法为: 1)大面积压桩前一定要做好试桩工作,并根据试桩情况确定好管桩长度,同时送桩长度尽量到达设计桩顶标高位置,以避免压桩达到要求后管桩高出桩顶设计标高过高,造成挖土不便和增大淤泥土对桩的侧压力; 2)打桩前预钻应力释放孔和防挤沟,释放打桩引起的应力,防止工程桩倾斜; 3)对地表必须进行建筑垃圾铺设、碾压,保证其达到设计要求的地耐力,并正确选择沉桩顺序,遵循“先深后浅,先密集、后稀疏”的原则; 4)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面有无凹凸情况,桩顶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 5)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打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应将桩拔出,回填桩孔后重新施工;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6)对于挤土效应造成桩身上浮、移位和地面隆起的,桩身上浮采用复打施工工艺,复打前要将管芯内的土或水部分清除,清除深度不小于50cm,复打时桩帽与桩周围的间隙应控制在5~10 目之间,锤与桩帽、桩帽与桩之间放置缓冲垫并要有足够的弹性,缓冲垫压实后的厚度不小于120 mm;锤、桩帽以及桩身应在同一中心线上;开始复打时先用低挡复打l~3次,以便调整顺直度并将桩身激活;在送桩器上标上刻度,用水准仪跟踪观测下沉量,选择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操作;同时油门控制要及时,最终控制锤击高度在400~600mm,确保在满足锤击能的前提下桩不再下沉后再锤击10 击即可停锤;及时观测复位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复位后及时停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土方开挖工程中质量监控的方法为: 1)根据工程体量、施工阶段进行灵活分区施工,挖土时宜逐层均匀进行,开挖次序严格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及“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进行分区开挖;淤泥土每层挖土的厚度不应超过1m,先挖区块与后挖区块进行放坡,其坡度不大于40°;挖至坑底标高后,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0mm改用人工修土,并且修土一块垫层及时施工一块,同时还要注意标高,防止超挖,以避免因土体卸荷后而产生的压力差造成涌土等不良现象; 2)开挖时严禁边压桩边开挖,开挖在桩基全部完成并至少隔15d进行,以利于压桩中形成的土体内聚应力的消除;挖土机和运土机械在路基平面上行走,应设立指挥,挖土过程中严禁机械碰撞工程桩,严禁超载; 3)挖土过程中,对高出设计标高的工程桩应根据高出数据,在挖土过程中分段进行截桩;每挖出高出50~100mm即截掉桩头,以防止桩两侧土压力不平衡从而造成工程桩发生倾斜; 4)按方案进行基坑、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水平位移速率不得大于 1 cm/d连续3 d的位移总量应小于2cm;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定人定期观测,若有异常情况应进行连续观测,并及时通知各有关单位以便及时处理;同时做好应急预防措施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朔性淤泥地质条件下防偏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管桩施工过程中位移监测的方法为:在每根桩施工完成后,及时在管桩顶部设置监测点位,并用红油漆标记,对已施工的支护桩、立柱桩及管桩进行实施监测,每日至少一次,直至土方开挖完成,记录监测数据,与前期监测数据对比,如有问题及时报告,采取应急措施。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