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基于实证的纯电动汽车性能评估方法和普及可能性研究 |
关键词: | 纯电动汽车;性能评估;实证实验;普及可能性 |
摘要: | 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世界各国目前均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新的方向,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被纳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能实现零排放,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的最终方向。 目前世界上对纯电动汽车的性能评价技术并不成熟:客观性能评价多为实验室环境下的测试,无法真实准确的评价纯电动汽车的性能,主观性能评价多没有建立能反映纯电动汽车特性的评价体系。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纯电动汽车的相关测试方法也并不完善,特别是欠缺在实际道路下的测评方法,无法真实反映纯电动汽车受驾驶环境、道路工况、车辆状态等影响因素的性能变化情况。开展纯电动汽车的在实际道路下的性能评估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依托“丰田IQ-EV纯电动汽车中国天津实证试验”,组建了由纯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组成的混编车队,试验人员日常出行时使用纯电动汽车,只有当纯电动汽车无法满足出行需求时才使用传统燃油汽车,实验中对道路运行数据和用户使用感受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文中首先将纯电动汽车的性能指标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通过道路实际运行分析客观性能指标,通过用户实际使用感受调查分析主观性能指标,对纯电动汽车的性能开展主客观评价研究,建立了纯电动汽车的主客观性能评价体系,最后分析了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展纯电动汽车提出了建议。 按所建立的纯电动汽车主客观评价测试方法,对实证试验所用的纯电动汽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在实际道路运行下的节油率可以达到66%,推广到中国典型城市中节油率在71%左右,工作日中使用纯电动汽车的节油效果好于休息日。用户在完全不担心车辆电量不足条件下所行驶的最大距离(即实际有效行驶距离)介于60~65km之间,该距离可以覆盖城市居民的每日出行范围。平均车速、环境温度、空调使用对车辆的电耗影响很大,当平均速度较低或较高、外部平均温度较低或较高时电量消耗会明显增多,且此种情况在开启空调时更为明显。此外,通过主观调查发现目前限制纯电动汽车普及的因素集中在基础充电设施限制、充电限制、续航里程限制和售价限制上,得出应探索新的电动汽车推广模式的结论,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
作者: | 张恒嘉 |
专业: | 车辆工程 |
导师: | 杨波;李孟良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武汉理工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4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