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黄河下游通航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 |
关键词: | 黄河流域;下游通航;宽浅航道整治;管道输沙;第三产业发展;可能性 |
摘要: | 历史上,黄河下游的航运曾对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现代以来,由于泥沙淤积、水量减少和主河道游荡不定等原因,这条自然通航大河日益衰落。由于不能通航,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矿业资源基地的黄河下游平原,生产的大部分低附加值工农业原材料是靠铁路和公路运往全国各地的。经济高速增长和运量日趋增加,使得铁路公路运力紧张,能源和土地资源日趋紧缺,滞后的水运已成为制约黄河下游经济发展的瓶颈。因为水运作为用水但不耗水的运输方式,具有投资省、运能大、成本低、占地少、污染轻、安全性高等优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运输保障作用。恢复和发展黄河下游航运,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对开发黄河流域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带动黄河流域的旅游和第三产业发展,节约能源、土地,带动流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回顾黄河下游航运发展的基础上,研究了通航可能性,得到了以下结论: (1)分析了管道输沙与宽浅航道整治的关系,即在航道断面系数不满足的断面,可进行管道输沙来满足航道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粒径的分析、泥沙沉降速度的计算、阻力的计算、输沙水量的计算和动力设备试算,得出管道的单位输沙水量在2.21~4.05m3/t,能够在航道整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2)分析了南水北调对黄河下游通航的有利影响:东、中、西线工程虽然都不是直接为黄河下游供水的,但能减少农业和工业向黄河下游的引水量,尤其是即将实施的西线工程,可每年向下游增加流量10~60亿m3水量,这将为黄河下游提供通航条件; (3)通过小浪底水库在2002~2010年进行了调水调沙试验,扩大了主槽过流能力。黄河下游河道实现了全线冲刷,尤其是高村至孙口“驼峰”河段冲刷明显,主河槽高程平均降低了1.5米,最小过流能力由不足2000m3/s逐步增加到3880m3/s,进而塑造了有利的航道断面; (4)分析了黄河下游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主河槽宽深比的变化,并验证了航道断面系数,得出在2001~2010年小浪底、花园口站断面通航保证率基本上满足Ⅴ级航道的保证率80~93%,花园口、高村站断面可满足Ⅵ航道的保证率80~90%,高村、艾山和利津站断面可满足Ⅶ级航道的保证率75~90%; (5)基于神经网络对黄河下游流量变化引起水深和宽度发生变化建立模型,预测出下游河道宽度和深度都将趋于变大,有利于航道断面的形成。 |
作者: | 葛高岭 |
专业: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导师: | 严军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学位年度: | 2011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