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弄莫隧道隧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隧道涌水研究
论文题名: 弄莫隧道隧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隧道涌水研究
关键词: 隧道工程;岩溶水文地质;地下水流场;涌水危险性;涌水量
摘要: 广西地区出露的石灰岩面积达12万km2,是我国岩溶最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主要特点是地下洞穴众多,地下河流域面积大。都巴高速公路岩溶区发育6条地下河系,包括流域面积达1000km2的地苏地下河系。公路沿线岩溶极其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建设中极易发生涌突水灾害,严重影响施工安全。
  本文以即将开始施工的弄莫隧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查明隧址区的地质条件和岩溶水文地质条件;(2)建立隧址区天然地下水流场数值模型,并模拟隧道开挖对隧址区地下水流场的影响;(3)分析隧道涌水地质模式,评价隧道各段涌水危险性;(4)通过不同方法计算隧道涌水量,经对比分析后确定隧道的涌水量。
  主要研究成果和认识有:
  (1)隧址区岩溶发育程度高,地质条件复杂,通过浅层地震法,结合围岩的物理学参数,将隧道各段的围岩划分为Ⅲ、Ⅳ、Ⅴ级。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水,补给来源以大气降雨为主,主要向东西两侧谷地径流,以下楼地下河和拉棠-南江地下河为排泄通道,最终汇入红水河。根据隧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将隧址区划分为西部水文地质单元和东部水文地质单元。
  (2)分析隧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对隧址区含水层空间结构、边界条件和源汇项进行合理概化,建立隧址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进行模型空间的离散和时间的离散,确定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建立隧址区天然地下水流场数值模型。模拟隧道开挖对隧址区地下水流场的影响,从地下水流场的变化来看,隧道完全排水1年对隧址区地下水流场的影响明显,隧道段有形成线状降落漏斗的趋势,隧道各段水位最大降深20~30m不等;隧道完全排水2年后,隧道段形成的线状降落漏斗已经比较明显,隧道各段水位较第一年最大降深5~10m不等;隧道完全排水5年后,隧址区地下水流场已经基本趋于稳定,隧道各段水位较天然地下水流场最大降深35~50m不等。
  (3)隧道涌水的地质模式有三种,分别是溶蚀裂隙含水结构模式、岩溶管道含水结构模式、断层-岩溶管道含水模式。其中岩溶管道含水结构模式、断层-岩溶管道含水模式的危害性较大。使用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综合评判评价隧道各段涌水的危险性,其中K363+880~K364+370段评价等级最高,为Ⅴ级,涌水等级极高,涌水量>104m3/d,K364+740~K364+835段评价等级最低,为Ⅰ级,涌水等级极低,涌水量<10m3/d,其余各段评价等级均为Ⅳ级,涌水等级较高,涌水量103~104m3/d。
  (4)分别使用降水入渗法、地下水动力学法和数值模拟法计算隧道各段涌水量。经对比分析,并参考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对隧道危险性的评价结果,确定隧道各段涌水量。在隧道各段中,涌水量最大的是K363+880~K364+370段,涌水量为15646.27m3/d,K364+740~K364+835段不涌水,其余各段涌水量为2935.57~9890.97m3/d不等,单位长度涌水量最大的是K363+800~K363+880段,单位长度涌水量为49.79m3/d,K364+740~K364+835段不涌水,其余各段单位长度涌水量为5~31.93m3/d不等。
作者: 包毅辉
专业: 地质工程
导师: 邓英尔;田玉中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年度: 2018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