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建成环境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论文题名: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建成环境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关键词: 轨道交通;土地利用;城市空间;周边环境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成区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呈直线上升趋势,交通需求与空间局限的冲突愈演愈烈,国内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与能耗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速、准时、容量大和绿色环保等特点使其在众多城市快速发展。国内外相关的轨道交通站点土地利用的文献研究中发现,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直接提高站点周围土地的可达性,从而大大改变轨道交通站点周围的区位条件和影响范围,继而引起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进一步带动轨道交通站点周围土地利用结构与方式的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直接影响的是轨道交通站点周围的可达性,间接影响的是站点周边的建成环境以及人们的出行行为习惯。建成环境的不同又关系到与轨道交通配套的换乘接驳方式的选择,而换成接驳方式便捷、舒适又能提高地铁出行的客流量,大量的人流、客流势必又会对轨道交通站点周围土地利用和开发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本文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建成环境研究主要测重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与形态以及与站点配套的换乘接驳方式的探讨,同时辅以建成环境感知问卷了解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建成环境中各要素对地铁出行选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第一部分为理论背景研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类,主要分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文献和轨道交通站点换乘接驳文献两大类,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典型城市案例的分析与解析总结出一般规律和相关经验启示。为接下来的实证研究和优化对策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主要选取南昌现已开通的地铁一号线上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站点展开调研,通过最新的卫星遥感影像并结合实地踏勘以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建成环境感知问卷来获取第一手数据,并通过GIS数字化平台建立GIS综合数据库进行相关空间统计分析。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和实地踏勘来获取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以及形态和站点周边街区网络形态等基础数据,通过问卷获取地铁客流追踪图和环境感知要素数据,并把两类数据结合起来分析探讨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和换乘接驳问题,为下一步提出土地利用、换乘接驳优化对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依据。第三部分为策略研究。根据第二部分的实证研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优化建议,主要针对换乘接驳和土地利用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并最终对站点周边建成环境进
  行一个总体评价与优化。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优化建议如下:
  (1)在轨道交通站区接驳方式选择上八一馆站老城区应以步行接驳为主,同时辅以公共自行车接驳。地铁大厦站新城区应以公交接驳为主,同时配合适度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接驳和电瓶车接驳,并且辅以即停即走的出租车、私家车接驳。珠江路站外围区郊区应以公共自行车、电瓶车接驳为主,同时配合私家车接驳。
  (2)在轨道交通站区土地利用方面八一馆站老城区应该着重以围绕站点为中心,提高站点周围0-200米范围内的商业用地面积,并且在商住混合用地类型上应着重提高商业空间在垂直方向上的发展,从而来提高土地利用的混合度。地铁大厦站新城区应加快站点附近、站区腹地内部土地开发建设,尽快跟上站点周围土地利用高强度开发的节奏。珠江路站外围区郊区应着重考虑适当增加商业办公用地的比例和发展一定规模的商住混合用地同时加快站点周围闲置土地或正在开发建设土地的建设速度,尽快通过完善站点周围的建筑设施来提高站点周围的容积率。
  (3)在建成环境空间要素优化提升方面八一馆站老城区应着重考虑修建一些地下过街通道或地上过街天桥来优化提升过马路困难这个问题,同时应增添一些沿街座椅、报亭等便利设施,提高人行道树荫的密度,还要整治人行道违规停放小汽车、电瓶车的现象来提升站区内的步行环境。地铁大厦站新城区应着重整治小汽车、电瓶车违规停放占用人行道的现象,清理人行道上阻碍客流通行的障碍物,进一步优化提升步行道步行环境。珠江路站外围区郊区应着重考虑增加一些沿街小商铺,从而来增添街道活力,同时应增加一些沿街座椅、报亭等便利设施来提升步行环境的舒适性。
作者: 吴华果
专业: 人文地理学
导师: 郑林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年度: 201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