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基于ArcGIS Engine的长江上游航运承载力评价研究
论文题名: 基于ArcGIS Engine的长江上游航运承载力评价研究
关键词: 内河航运;承载能力;评价体系;资源配置
摘要: 内河航运一直以来都是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一环,航运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航运发展旺盛的地方通常其经济也较为发达。长江上游干线航运是连接中国东西部地区的重要运输通道。航运需求受经济因素驱动,同时航运发展水平也会受到航道通过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引入航运承载力概念,探讨长江上游航运发展的驱动力以及限制因素,为相关部门的航运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有利于优化航运资源配置,最终实现长江水资源高效利用。
  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基础之上,提出航运承载力评价方法,并结合GIS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集成航运承载力评价模块,开发航运承载力评价平台,论文的最后对长江上游航运承载力评价进行了实例应用。
  论文首先提出了航运承载力问题,对航运发展过程进行了解析,讨论了航运承载力内涵,主要从航运需求以及通过能力方面构建航运承载力评价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针对长江上游航运发展概况,搜集了该区域航运经济数据以及航道要素等基础数据,建立航运需求驱动模型并对该区域未来年份水运量进行预测,同时对长江上游航道通过能力进行计算,判断长江上游航运需求与航道资源供给是否平衡,以此评价长江上游航运承载力。通过研究发现,长江上游三段航道中,宜宾—重庆航段航道承载状况最差。2020年宜宾至重庆段航运承载能力已经处于临界超载状况,后面年份该航段航运承载力更是处于严重超载状态;重庆至涪陵段航运承载能力在2020年以前处于航运资源平衡区,随着年份的增长,承载状况变差,处于航运资源赤字区,航运主体供给无法满足客体需求。涪陵—宜昌段航运承载力在2025年以前处于航运资源盈余区,2025年至2030年处于由盈余区过渡到平衡区,2030年以后均处于航运资源赤字区。
  论文第二部分内容是关于航运承载力评价平台的开发利用。GIS技术已在众多相关领域得到了成熟的发展与应用。ArcGIS Engine是新一代组件开发技术,蕴含丰富的GIS功能类库,结合微软公司的C#Winform窗体技术,方便快捷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利用该技术,首先对系统及其模块功能进行初步设计,该系统包含了GIS基本功能模块、货运需求分析模块、航道通过能力模块以及航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块,核心功能模块集成了上述航运承载力评价理论。功能模块设计完成后进行系统界面设计与实现,其中核心功能模块的实现借助了C#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最后采用该平台对长江上游航运承载力进行了实例应用。利用该平台可快速应用于其他流域航运承载力分析,论文的最后对相关结论及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作者: 寇伟航
专业: 水利工程
导师: 李文杰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8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