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城市轨道交通运力运量综合匹配评估研究
论文题名: 城市轨道交通运力运量综合匹配评估研究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力匹配;运量匹配;评估体系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各大城市轨道交通逐步由单线运营过渡至网络化运营,为运营组织与管理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挑战。由于发展中的轨道交通网络尚不成熟,需求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导致路网部分线路或者局部区域运力供给与客流需求间矛盾较为突出,网络负载不均衡问题成为当前大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突出问题。
  科学、准确地评估运力供给与客运需求间时空协调匹配关系,进而利用有限的固定设备及移动设备资源来优化运力供给,是解决网络负载不均衡难题的主要措施。当前实际运营组织中对于运力运量的匹配评估主要依据列车满载率这一单一指标来衡量,较为局限和粗略;同时,对于运力提升时机及运力资源配置方案均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多以运营管理者经验为主。为此,本文着力针对运力运量匹配评估这一关键性基础问题展开研究,从运力供给方及乘客服务水平两方面进行运力运量综合匹配评估,不仅考虑区间列车运力的利用情况,而且对车站乘客服务水平(滞留时间、滞留量)予以考虑,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协调匹配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实现科学化运力运量匹配评估。最后,以北京地铁单条线路为对象展开实证研究,验证了所构建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包括:
  (1)扩展运力运量匹配内涵,明确运力运量匹配度的概念。首先对轨道交通运力运量匹配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线路客流特征及运力时空分布特点挖掘运力运量不匹配的表现特征,进而构建运力运量匹配评估框架,主要包含服务水平(乘客)和运输能力利用(供给)两方面,以及车站-区间-线路三个层次。
  (2)运力运量匹配评价指标构建及计算。在综合匹配评估框架下,明确不同层次对象(车站、区间和线路)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及指标计算方法,为计算其中关键的车站层指标,构建“乘客—列车”时空匹配模型,利用自动售检票(AFC)数据和时刻表数据精确匹配得到单一乘客乘坐列车的信息,进而获取乘客候车时间、车站滞留人数、滞留次数等微观客流指标,描述车站内客流状态。
  (3)针对车站-区间-线路不同层次分别构建运力运量匹配度计算模型。车站层通过断面客流量和进出站客流量关系比较进行评价;区间层通过设置分时段理想满载率评价;线路层面采用线路平均满载率、平均候车时间、乘车舒适度三个指标,建立基于熵权-TOPSIS的运力运量综合匹配度评价模型,从而形成一套运力运量多维度多层次的匹配度评价方法体系。
  (4)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对1号线全日分时段的综合匹配度进行计算,并对不同时段车站、区间的不匹配程度进行排序。最后针对8:00-9:00、18:00-19:00和10:00-16:00的运力运量不匹配状况特征,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作者: 田婉琪
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
导师: 赵鹏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8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