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桩承式加筋技术处理软土路基的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新型桩承式加筋技术处理软土路基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桩承式加筋技术处理软土路基的方法,步骤是:A、将桩打入需加固的地基,桩端穿透软弱土层至持力层,采用正方形布桩;B、在桩顶支模,现浇钢筋混凝土桩帽,钢筋网按双向均匀通长布置,埋设钢筋头于桩帽截面,钢筋头分布于桩帽截面;C、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桩帽进行养护,将桩帽间填充路堤填土并进行场地平整;D、铺设筋材前将桩帽顶截面进行清理,并保持桩帽顶截面清洁,铺设筋材时将筋材网孔穿过桩帽顶埋设的钢筋头进行固定;E、在桩帽顶截面上方支模,浇混凝土固定端,将筋材固定于桩顶。方法易行,操作简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路基和路堤侧向位移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过大,筋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湖北;42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发明人: 郑俊杰;张军;马强;鲁燕儿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0-11-05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010533647.2
公开号: CN101962929A
代理机构: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分类号: E01C3/04(2006.01)I
申请人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
主权项: 一种新型桩承式加筋技术处理软土路基的方法,其步骤是:A、将桩(1)打入需加固的地基,桩体弹性模量在5 30 GPa,桩(1)是混凝土管桩,或是钻孔灌注桩,桩(1)径和桩(1)长根据承载力和地层分布情况确定,桩(1)端穿透软弱土层至持力层,采用正方形布桩(1);B、在桩(1)顶支模,现浇钢筋混凝土桩帽(3),桩帽(3)截面形式采用正方形,边长根据桩径和桩距大小确定,采用700~1500 mm;桩帽(3)的厚度不小于250 mm,钢筋网(4)按双向均匀通长布置,直径不小于6 mm,间距不大于200 mm,钢筋网(4)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5,桩(1)顶进入桩帽(3)长度不小于50 mm,现浇钢筋混凝土桩帽(3)时,埋设四根钢筋头(5)于桩帽(3)截面,钢筋头(5)均匀分布于桩帽(3)截面四角,距桩帽(3)边缘不小于100 mm,钢筋头(5)所使用的钢筋直径不小于8 mm,埋设在桩(1)身部分与外露部分之比应不小于2:1,钢筋头(5)外露部分应在5 10 cm之间,不小于5 cm;C、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桩帽(3)进行养护,采用自然养护,采用蓬布、塑料布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钢筋混凝土桩帽(3)达到75%强度后,将桩帽(3)间填充路堤填土并进行场地平整;D、铺设筋材(2)前将桩帽(3)顶截面进行清理,保持桩帽(3)顶截面清洁,铺设筋材(2)时将筋材网孔穿过桩帽(3)顶埋设的钢筋头(5)进行固定,铺设的筋材(2)紧贴于桩帽(3)截面,筋材(2)采用钢筋网,或采用高强度土工格栅和钢塑格栅,筋材(2)搭接部分搭接长度不小于50 cm,采用U型钉固定,U型钉间距不大于3m;E、在桩帽(3)顶截面上方支模,现浇混凝土固定端,将筋材(2)固定于桩顶,支模的截面尺寸与桩截面尺寸相同,混凝土材料、等级应与桩帽(3)一致,混凝土固定端(6)高度在10 20 cm之间,不小于10 cm;对现浇混凝土固定端(6)进行养护,采用自然养护,采用蓬布、塑料布进行覆盖,达到75%强度后直接填筑路堤填土。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