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自主水下航行器与海底观测网对接装置
专利名称: 自主水下航行器与海底观测网对接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自主水下航行器与海底观测网对接装置,包括自主水下航行器和对接站主体两部分。自主水下航行器包括固定在自主水下航行器主体上的第一卡箍、浮力圈和第一电能通讯腔以及套在自主水下航行器主体上的锥形保护套;对接站主体包括安装在万向节上的撑杆、同轴线固定在撑杆上的喇叭状导口和圆筒型导口、第二电能通讯腔、控制腔和用于夹紧自主水下航行器主体的机构。应用时,自主水下航行器驶入喇叭状导口中,经过喇叭状导口和圆筒型导口的引导和锥形保护套的限位,自主水下航行器可靠停靠在对接站主体中,实现对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充电和自主水下航行器与海底观测网络之间电能和信号的传输。本发明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浙江;33
申请人: 浙江大学
发明人: 杨灿军;史剑光;卢正华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1-06-29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110178669.6
公开号: CN102320362A
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韩介梅
分类号: B63C11/52(2006.01)I
申请人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主权项: ?自主水下航行器与海底观测网对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自主水下航行器和对接站主体两部分:自主水下航行器包括自主水下航行器主体(35),第一卡箍(15)、浮力圈(17)、锥形保护套(18)、第一电能通讯腔(5)和具有竖直杆的固定架(13),第一卡箍(15)、浮力圈(17)和固定架(13)均固定在自主水下航行器主体(35)上,锥形保护套(18)套在自主水下航行器主体(35)上,在第一卡箍(15)和锥形保护套(18)之间有缓冲弹簧(16),缓冲弹簧(16)的两端分别抵住第一卡箍(15)和锥形保护套(18),浮力圈(17)和固定架(13)位于第一卡箍(15)的一侧,锥形保护套(18)位于第一卡箍(15)的另一侧,第一电能通讯腔(5)固定在固定架(13)上;对接站主体包括支架(2),同轴线固定的喇叭状导口(1)和圆筒型导口(22)、万向节(23),上部撑杆(11)、下部撑杆(8)、水下电机(19)、第二电能通讯腔(12)和控制腔(3),万向节(23)固定在支架(2)上板的孔中,上部撑杆(11)穿越万向节(23)的孔并与万向节紧固,上部撑杆(11)的下端和下部撑杆(8)的上端分别有平板,上部撑杆(11)下端的平板和下部撑杆(8)上端的平板通过连接杆(10)相连,在上部撑杆(11)下端的平板上固定有第一半月形板(9),在下部撑杆(8)上端的平板上固定有第二半月形板(31),在两块半月形板(9、31)之间固定第二电能通讯腔(12),当对接站主体和自主水下航行器对接时,第二电能通讯腔(12)与第一电能通讯腔(5)轴线重合,在下部撑杆(8)的下端固定有平衡重物(7),在喇叭状导口(1)和圆筒型导口(22)的连接处有第二卡箍(20),第二卡箍(20)与上部撑杆(11)的上端固定,在第二卡箍(20)上固定有支撑架(21),水下电机(19)的外壳固定在支撑架(21)上,水下电机(19)的转轴连接螺杆(33),在螺杆的端部安装有用于夹紧自主水下航行器主体(35)的卡口(34),卡口(34)穿过开设在喇叭状导口(1)和圆筒型导口(22)连接处的矩形槽以及开设在第二卡箍(20)上的矩形槽,当电机转动时卡口夹紧自主水下航行器主体(35),控制腔(3)固定在支架(2)上板的下方,在喇叭状的导口上有V形导槽(4)。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