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煤炭海上运输链可达性与脆弱性研究 |
关键词: | 煤炭海上运输链;可达性;脆弱性;评价体系 |
摘要: | 煤炭作为战略型物资和不可再生的天然能源,其供应和需求具有显著的时间和空间不均衡性。构建稳定、高效地煤炭运输链,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中国煤炭的供需格局将从以前的分散型变化为现在的区域型,西部煤炭产地逐步显现出其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山西、陕西、内蒙古将成为中国煤炭货源的主要供应地。由于煤炭消费量集中在华中以及华东、华南这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中国煤炭运输呈现出“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近年来,中国沿边和内陆地区加速对外开放的步伐,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实施,为煤炭物流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铁水联运是目前煤炭的主要运输方式,在该运输方式中,港口是非常关键的中转节点,对煤炭运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考虑港口作业能力适应性,对煤炭海上运输链可达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脆弱性进行分析。 首先,本文总结了可达性和脆弱性的相关研究及理论基础,提出了基于重力模型方法的煤炭海上运输链可达性评价方法和基于脆弱源识别的煤炭海上运输链脆弱性分析方法。然后在煤炭运输需求波动下,考虑广义综合出行成本、港口作业能力适应性、煤炭海上运力等指标,通过重力模型法构建煤炭海上运输链的可达性模型,分析和评价煤炭出运路径的可达性。最后,在复杂网络视角下,根据脆弱源识别参数筛选出煤炭海上运输链的脆弱节点,并对其进行脆弱性分析。 以中国“北煤南运”为例,应用本文提出的煤炭海上运输链可达性评价模型,对经过环渤海地区港口出运的西部地区煤炭海上运输链可达性进行评价,并结合承运人运输稳定偏好进行敏感性分析。以京唐港为例,分析了2014-2018年产地煤炭通过京唐港运输可达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情况。在保障煤炭运输平稳有序的背景下,计算煤炭运输网络节点脆弱源识别参数,精确识别出西部地区煤炭经过环渤海地区港口出运的关键节点,并比较节点单元失效后煤炭海上运输链的运行状态变化。 本文提出的煤炭海上运输链可达性评价模型,全面考虑了煤炭内陆集疏运、港口转运及海上运输的全过程。煤炭海上运输链可达性的评价,有助于深入挖掘煤炭海运网络的薄弱环节,是进一步优化煤炭海运网络的决策基础。通过煤炭海上运输链节点脆弱性分析,精确识别出煤炭海上运输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对于保障煤炭资源的稳定供应和构建科学高效的煤炭海上综合运输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作者: | 黎宇豪 |
专业: | 水利工程 |
导师: | 王文渊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学位年度: |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