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厦门地铁一号线的施工风险管理研究
论文题名: 厦门地铁一号线的施工风险管理研究
关键词: 地铁施工;风险管理;数值模拟
摘要: 地铁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和工程环境复杂、事故影响大,不同具体条件下,地铁建设具有特殊性的特点。虽然地铁施工风险管理受到重视,也形成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是相继出现了的一些安全事故也造成惨重的损失。风险控制的基础是风险辨识与评价,纵观现有的评价体系,多是集中在“风险事故”、“风险因素”、“工序失效状态”三者中的一点或某两点的辨识上,无法对整个风险构成体系形成全局性的量化概念。
  本文遵循“固有风险归类筛选——数值模拟施工风险预估——风险综合评价”的路线,先依据结构特征、施工工法、工程环境等固有属性对全线的风险进行归类,总结出施工难点,并挑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再使用数值模拟软件Plaxis对该研究对象进行风险预估,可以反映出固有属性下该工程施工时结构的变形值和地层位移规律,并探究了固有特征中部分因素对风险大小的影响。然后根据工作流程分解和部分地区事故统计,建立了以“工序失效状态”为立足点、纵向构建WBS多层次指标、横向构建“风险因素——失效状态——风险事故”多级评价的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风险辨识体系,再根据专家调查结果,运用频率分析、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完成工程的整体评级,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因素进行筛查和建立关联。
  将本评价体系运用于厦门地铁一号线工程,筛选出高殿站作为典型站点,针对其工程自身风险、环境安全风险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得到结论是高殿站是在变形允许范围内进行施工,风险评价等级为中等。针对上述风险评价结论,本文从可控性的角度,给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具有实践意义。本文的分析方法,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通过本文研究证明,该方法可用于对大型工程进行更直观全面的风险梳理和量化分析,克服了以往的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建立了失效状态的前后逻辑关系,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 刘洋
专业: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导师: 林树枝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厦门大学
学位年度: 2014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